兵團或部隊、分隊在較短時間和較小空間內進行的有組織的作戰行動。目的是殲滅或擊潰敵人,攻佔或扼守地區、目標。按類型分為進攻戰鬥和防禦戰鬥;按空間分為陸上戰鬥、海上戰鬥、水下戰鬥和空中戰鬥;按參戰軍種、兵種分為單一兵種戰鬥和諸軍兵種合同戰鬥。可在戰役內進行,也可單獨實施。

  “戰鬥”一詞,在中國始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喜有施捨,怒有戰鬥”,《國語·晉語四》“戰鬥直為壯,曲為老”。

 簡史 戰鬥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兵器的發展而發展。冷兵器時代,陸上戰鬥主要是敵對雙方組成密集陣形,依靠白刃格鬥決定勝負,經歷瞭徒兵格鬥、車戰、步戰和騎戰等變化。海上、水上戰鬥主要通過弓箭或弩射殺,再以船首沖撞、接舷格鬥決定勝負。火器時代,火力逐漸成為決定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戰鬥的正面和縱深都明顯增大,經歷瞭冷兵器與火器並用和以火器為主的兩個階段。機械化時代,主要是現代化火炮、飛機、坦克、艦艇等大量使用及導彈、核武器的裝備與使用,合同戰鬥形成並得到全面、快速發展;戰鬥樣式增多,戰鬥正面、縱深增大,戰鬥節奏加快,戰鬥空間呈現立體化;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防護和電子對抗以及與坦克、飛機、精確制導武器作鬥爭等,成為戰鬥的重要內容。20世紀末,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及系統的大量使用,信息化戰爭逐步取代機械化戰爭,戰鬥也將進入信息化時代。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經歷瞭數以萬計的大小戰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使用簡陋的武器裝備,進行遊擊戰和帶遊擊性質的運動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對擁有優勢裝備之敵的戰鬥,主要以遊擊戰形式進行,戰鬥的樣式和方法有新的發展。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的改善,戰鬥以正規戰形式進行,規模不斷擴大,出現瞭以步炮協同為主的合同戰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合同戰鬥范圍逐步擴大,陣地攻防地位提高,防空、防炮、防坦克、防化學等成為戰鬥的重要內容,呈現出現代戰鬥的特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保衛領空、領海和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現代條件下的合同戰鬥得到全面發展。

  準備與實施 主要有:①戰鬥準備。通常包括采取各種偵察手段,查明敵情、地形、氣象和水文等情況;正確理解上級的意圖,明確本部隊、分隊的任務,瞭解友鄰的任務及其協同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定下決心,制訂戰鬥計劃,組織協同動作;組織戰鬥保障、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進行政治動員。根據情況,有時即使準備不足,也要迅速投入戰鬥,邊打邊準備。②戰鬥實施。根據戰鬥的空間、性質、任務和規模不同,戰鬥實施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同。ⓐ陸上戰鬥。一是進攻戰鬥,主要包括開進和展開、火力準備、突破、縱深攻擊、制止和抗擊敵反沖擊、殲滅被圍之敵等戰鬥時節;二是防禦戰鬥,主要包括抗擊敵火力突擊,打擊接近展開之敵,抗擊敵沖擊,抗擊敵縱深攻擊和迂回包圍,實施反沖擊、反擊等戰鬥行動。ⓑ海上戰鬥。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以各種偵察手段查明敵情,占領有利的攻擊陣位,各種火力相結合,集中突擊,各個擊毀敵艦船。當遭敵攻擊時,積極抗擊,在各種手段掩護下,迅速擺脫敵攻擊,並實施有效的反擊。ⓒ空中戰鬥。擔負戰鬥任務的航空兵部隊通過地面雷達、空中預警飛機引導或空中搜索,占據有利位置,以各種火力截擊或攻擊,各個殲滅敵機。當處於被動或遭敵攻擊時,以靈活的動作,變被動為主動或退出戰鬥。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進行山地防禦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