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傢、文藝評論傢。生於北海道松前郡一教師傢庭。小樽高等商業學校畢業後,1928年入東京商科大學。翌年創辦《文藝評論》雜誌。伊藤最初是作為引進20世紀西方文學的評論傢蜚聲文壇,後成為日本“新心理主義”文學旗手,主要受西方現代主義作傢詹姆斯·喬伊絲和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影響。他翻譯出版瞭喬伊絲的《尤利西斯》。1932年出版專著《新心理主義文學論》,並在《文學評論》不斷發表文章。伊藤整的實驗性代表作品是《幽鬼街》(1937)、《幽鬼村》(1938)(這兩部又合稱為《街與村》)、《得能五郎的生活與意見》(1941)、《鳴海仙吉》(1946)以及《火鳥》(1949~1953)。這些作品始終模仿《尤利西斯》的結構方式與“意識流”手法,同時也有伊藤的文學革新與創造,例如《街與村》融合瞭“私小說”特征濃重的“鄉土背景”。《得能五郎的生活與意見》同樣融合瞭西方20世紀初的心理表現與日本的“私小說”手法,借以勾畫戰時日本知識分子困難重重的生活境地與思想觀念。長篇小說《鳴海仙吉》和1947年的評論集《小說方法》,則力圖否定日本“正統小說”——“私小說”的神話,更新日本的小說觀念。《鳴海仙吉》有綜合小說之謂,作品模仿喬伊斯《尤利西斯》的結構形式,又將詩歌、小說、評論、戲曲糅為一體。伊藤整的小說實驗成功與否又當別論,可他確為日本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傢。除以上活動,伊藤整還潛心研究S.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和英國作傢D.H.勞倫斯的作品,曾因翻譯出版《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引發瞭官司和文壇爭議。他歷時17年的《日本文壇史》連載引人註目,獲1963年菊池寬文學獎。1967年獲日本藝術院獎,翌年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