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琴傢。字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今太倉)人。一生活動時期約在1600~1662年間。曾兩舉武闈,有報國之心,參與抗清。後更名谼,隱居蘇州穹窿山。徐上瀛自幼學琴,曾師從陳星源、張渭川等人,與嚴澂同為陳愛桐再傳弟子,但琴風和嚴澂頗為不同。嚴澂不喜歡節奏急促的琴曲,因此在《松弦館琴譜》中拒收陳愛桐擅長的一些優秀作品,如《雉朝飛》、《烏夜啼》、《瀟湘水雲》等。徐上瀛卻並不排斥這些快速的曲目,將其收入《《大還閣琴譜》,彌補瞭嚴澂的不足。他認為琴曲有遲則有速,如四時有寒暑。清初胡詢龍曾在《誠一堂琴譜》的序言中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作為虞山派的集大成者,徐上瀛不但擅長演奏,而且在琴學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著有琴學名著《谿山琴況》。在此書中,徐上瀛在總結前人琴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演奏實踐,提出瞭琴樂審美的二十四況,即“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分別闡述瞭他對格調、風格、取音、運指,以及音樂處理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