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按其實質包括成文歷史出現以前的宗教和近存原始社會的宗教兩大類。通過考古發掘所證實、根據典籍所載遠古傳說所推測、在成文歷史出現之前就已存在的遠古原始宗教,多被稱為“史前宗教”;原始宗教一般被用來專指近存原始社會的宗教,其研究即根據對近存原始民族之宗教崇拜的考察分析。這些宗教有時亦被稱為“土著民”或“原住民”的宗教。史前宗教和近存原始社會的宗教有許多相同之處,二者都有對繁殖、食物、祖先、死亡、自然萬物,以及社會群體的神秘觀念和和祈求敬拜,都由此發展出對超自然體之神靈的信仰和崇拜。

  根據考古發現,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時代,其信仰的表現形態可分為自然崇拜和社會崇拜兩大類,二者有時亦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有著密切關聯。自然崇拜包括植物崇拜動物崇拜天體崇拜、自然物和自然力崇拜等,社會崇拜則以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方式與其原始氏族社會的存在結構及意義密切關聯。其發展通常都會經歷參與具體崇拜活動和形成抽象神靈觀念這一演變過程。史前宗教的存在通過發掘、研究石器時代以來各種原始文化遺址如原始村落、洞穴巖畫、墓葬遺物、祭壇雕像等而依稀可辨,有的已具有某些簡單文字如象形文字或文字雛形的記載,反映出其向文明社會初期的過渡。其涉及范圍為這些遺址或遺跡上發現的各種宗教現象,包括遠古中國、印度、阿拉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諸島嶼的史前宗教,以及歐洲的芬蘭–烏戈爾人宗教、斯堪的納維亞宗教、波羅的宗教、斯拉夫宗教、愛琴宗教、伊特魯裡亞宗教和凱爾特宗教等。

圖1 原始宗教祭壇遺址

  近存原始宗教的實地考察和研究隨西方各國殖民擴張運動的發展而得以展開,許多近存原始民族在這一殖民化過程中被全部或大部消滅。尚存的這些原始宗教群體及其崇拜活動已經成為人們實際考察原始宗教的唯一對象和確證原始宗教真實形態的重要依據。但其原始狀態也因與文明社會的接觸而有所改變,出現多種因素的復雜混合。這些經過考察調研而已證實的近存原始宗教包括非洲、亞洲等地土著部族的宗教,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地區土著居民的傳統宗教,美洲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的原有宗教,以及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中保存的原始宗教,如薩滿教、本教、東巴教等。

圖2 中國原始宗教彩塑女神頭像(1985年遼寧出土)

  原始宗教主要存在於原始氏族部落社會中,其傳播和影響一般不超出其社會及其本土范圍。它為氏族全體成員所共有的信仰,其宗教禮儀、活動亦由其全民共同參加。這種宗教活動往往也是該氏族社會的公眾活動、社會活動、生產活動和文娛活動。其社會結構與宗教結構形成整合,尚沒有出現專職脫產的神職人員。此外,原始宗教以祭祀儀式為主,多依據本族的傳統習慣,並與原始巫術相關聯,基本上沒有宗教理論活動。有些原始宗教開始具有寫成文字的宗教經典或禮儀記載,但不全面、尚無系統。尚存的原始宗教殘餘正日漸減少,因而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