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字希淵。生於河北徐水,卒於北京。1915年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192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曾在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工作,任中國與瑞典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中方代理團長(3年)。以後歷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教授、地質系主任,北京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20世紀20年代在甘肅首次確定瞭中國早石炭世晚期地層,採集瞭後來以他姓氏命名的袁氏珊瑚等許多新的化石種屬。在中國第一次發現瞭晚二疊世、、侏羅紀及三疊紀的獸形爬行動物化石,為中國該時期陸相地層和古脊椎動物的研究作出瞭特殊貢獻。對獸形類爬行動物的分佈和演化中心的研究,為確定當時幾個古大陸的相對位置和全球古大陸的再造提供瞭重要的證據,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獲瑞典皇傢科學院“北極星”獎章。他於20年代在甘肅,30~40年代在四川、雲南,50年代在河北、內蒙古進行礦產調查,為這些地區的礦產開發作出瞭重要貢獻。他還是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的先驅之一,參加過河南“仰韶文化”和山西夏縣的考古發掘工作。主要著作有《甘肅西北部石炭紀地層》(1925)、《新疆二齒獸的發現》(1934)、《新疆水龍獸的發現》(1934)、《新疆準噶爾東部地質報告》(1956)、《三門峽第四紀地質及其相關的一些地質問題》(1959)、《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主編,1962)和《中國新生代生物地層學》(19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