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40~50年代,在英國產生瞭憲章運動。憲章運動者為瞭進行鼓動宣傳,經常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說,創辦報刊,撰寫詩歌、小說、雜文和文藝評論文章。這些構成瞭豐富的憲章派文學。憲章派文學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以詩歌為其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憲章派詩歌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其特點是:①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它密切配合著憲章運動而為它服務。它的很多作者是產業工人或手工業工人,同時也是憲章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們以自己親身的遭遇揭露露資本主義剝削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疾苦、無產階級的鬥爭以及時代的社會道德觀念。②具有強烈的戰鬥性。憲章派詩歌是政治鬥爭的產物,它取材於現實的革命鬥爭,迅速反映當時鬥爭中的迫切問題和重要事件,詩歌中充滿著樂觀主義的精神和激勵戰鬥的號召。③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的內容大多是群眾所熟悉和關心的問題,在形式上則廣泛采用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歌謠體和聖詩體,語言通俗易懂。④貫穿著國際主義精神。不少作品號召歐洲各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奮鬥、爭取勝利,對外國受壓迫的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憲章派詩歌在藝術成就方面也達到瞭相當高的水平,有不少詩歌抒情性很強,富有深厚的情感,詞匯比較豐富,詩律也比較簡潔生動。雖然有些是仿效R.彭斯、G.G.拜倫和P.B.雪萊的作品,但其中不少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新穎的意境。

  在為數眾多的憲章派詩人之中,比較突出和著名的有E.C.瓊斯W.J.林頓G.梅西

  瓊斯的詩歌大多刊載在憲章派機關報《北極星》以及《工人雜志》上。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作品是《未來之歌》(1852)和《下層人之歌》(1852)。這兩首詩揭露和抨擊瞭資本主義制度,控訴瞭地主資本傢對工農大眾的剝削和壓榨,號召工人起來革命,鮮明地表達瞭廣大工農心中的憤懣不平,並唱出瞭對未來的希望。除詩歌外,瓊斯還寫過一些小說。他的長篇小說《一個民族的故事》(1847~1848)描述波蘭人民解放華沙、驅逐沙皇軍隊的英勇事跡;未完成的小說《婦女的苦難》(1850~1851)敘述一個工人傢庭的貧困生活。瓊斯也發表過文藝批評文章。在這些文章裡,他聯系英國無產階級鬥爭任務,探討瞭文學上的問題,提出瞭憲章派作傢們共同的美學綱領。他認為勞動者應該有自己的文學,文學必須反映人民的生活和鬥爭,號召作傢“到人民中間來,為人民寫作”。瓊斯以其作品的革命內容與深刻的思想性而被認為是英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創始人。

  林頓是版畫傢,1839年發表組詩《獻給尚未解放的人們的贊歌》。40年代他編輯過多種刊物,寫瞭不少歌頌英國和歐洲革命事件的詩歌,主要有組歌《各民族的挽歌》(1849)、《保衛羅馬》(1849)等。《各民族的挽歌》寫於1848年歐洲各國革命鬥爭失敗之後,提出失敗者一定要繼續鬥爭、推翻暴政、爭取自由和解放的主張。在《保衛羅馬》中,他熱情歌頌G.馬志尼所領導的抗奧鬥爭,並說“保衛羅馬,就是保衛全世界,我們進行的是同一場鬥爭”。50年代是林頓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他寫瞭長篇組詩《反對地主制的詩集》(1851~1853)和《人民集會》等。前者揭露瞭地主對農民的壓迫與剝削,譴責罪惡的地主制度;在《人民集會》中,他號召人民應當像雪片一樣,團結起來,直到形成一次雪崩,雷鳴般地翻滾,把反動派統統埋葬。此後,他移居美國。1871年寫瞭一本為巴黎公社辯護的小冊子。

  梅西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船夫傢庭。8歲進紡織廠工作。1843年遷居倫敦,充當信差。1848年從事文學創作,在左翼憲章派機關刊物《紅色共和黨人》上發表《紅色共和黨人之歌》(1850)、政治抒情詩《“四八年”的人們》等。《紅色共和黨人之歌》概括瞭英國工人階級的覺醒過程,抒發瞭工人階級決心同敵人鬥爭到底的革命豪情;《“四八年”的人們》熱情歌頌瞭在1848年歐洲革命運動中為自由而戰鬥的勇士們。梅西在憲章運動時期的全部抒情詩都收在《自由的呼聲與愛情抒情集》(1850)一書中。在憲章運動衰落以後,梅西脫離瞭工人運動,並轉向宗教和神秘主義哲學尋求精神支持。

  英國憲章運動是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派文學在歷史上是無產階級文學的萌芽,是以後巴黎公社文學和一切社會主義文學的先驅,它在英國文學史上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