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胰腺部位的一組病變的統稱。胰腺是位於第1~2腰椎水準的腹後壁的長條形腺體,由外分泌的腺體和內分泌的胰島組成,其外分泌腺體包括腺泡和小管。腺泡細胞分泌多種酶,其中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是體內重要的消化酶。胰小管細胞分泌水和碳酸氫鹽、鉀、鈉等電解質,這些外分泌物質通過胰管排入十二指腸腔內。上腹疼痛是胰腺疾病的常見癥狀。胰腺頭部病變常因總膽管下端受壓而伴有黃疸。慢性性胰病可因外分泌功能低下而出現消化障礙癥狀。胰內分泌腺瘤由一種或多種激素分泌過多而呈現特殊的臨床表現。

  分類 可分七類:①炎癥或感染。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膿腫,其中以急性胰腺炎最為常見,慢性胰腺炎次之。②遺傳性疾病。如胰腺囊性纖維化、傢族性遺傳性胰腺炎、多發性內分泌腺瘤Ⅰ型(韋默氏綜合征),均非常少見。③內分泌功能低下。如糖尿病。④良性腫瘤。如胰囊腺瘤、胰腺泡腺瘤,不常見。⑤惡性腫瘤。如胰腺癌,比較常見。⑥內分泌腺瘤。如佐林格–埃利森二氏綜合征(胃泌素瘤)、胰島素瘤、胰升糖素瘤、弗納–莫裡遜二氏綜合征(血管活性腸肽瘤)、胰多肽瘤、生長抑素瘤,很少見。⑦先天畸形。如環狀胰腺、胰腺分離、迷路胰腺組織(異位胰腺組織)等,比較少見。

  診斷 除臨床癥狀和體征外,常采用下列檢查方法:①胰酶含量測定血清淀粉酶測定脂肪酶測定尿淀粉酶測定,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據。②影像檢查。包括B型超聲、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計算機X射線體層成像(CT)、選擇性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檢查等。③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用不同物質刺激胰腺外分泌後,測定胰液或胰酶分泌量是否低下。④放射免疫血漿胃腸激素測定。是診斷各種胰腺內分泌腺瘤的重要依據。⑤細胞學檢查。細針胰腺穿刺或通過ERCP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對診斷胰腺癌很有幫助。

  治療 因病而異。急性胰腺炎采用禁食、抽吸胃液和藥物療法,減輕對胰腺外分泌的刺激。慢性胰腺疾病伴有胰外分泌功能低下時,口服足量的胰酶,以助消化;伴有糖尿病時,可口服降糖藥或註射胰島素,以糾糖代謝異常。重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腫瘤則須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