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國傢,全稱葉門共和國。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北與沙烏地阿拉伯相鄰,東與阿曼接界,西瀕紅海與曼德海峽,扼紅海進出印度洋的交通要衝,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1 906千米。面積55.5萬平方千米,人口2 360萬(2010)。原分為17個省,1998年增設兩個省,現有19個省,另將首都薩那從薩那省劃出,單獨設為市。其他重要城市有亞丁、塔伊茲、荷臺達、穆卡拉。國名起源悠久,早在西元前1000年已出現。在阿阿拉伯語中,意為“右面”或“右邊”。因阿拉伯半島人習慣向陽站立確定方位,這個地區恰恰位於右首。

  自然地理 地勢大體西高、東低。西部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是全國乃至阿拉伯半島的最高部分。又可分為三個地區:①極西為紅海沿岸的狹窄濱海平原,阿拉伯語特名之曰“蒂哈麥”,是沙特阿拉伯同一海濱平原的延續,海拔一般不超過200米。②西部山地,是阿拉伯半島西岸塞拉特山的南段。西坡陡峻,靠近平原形成陡崖;東坡緩斜,受地殼強烈垂直運動和火山活動影響,多地壘和地塹,海拔2 000~3 000米,其中的奈比舒艾卜(哈杜爾舒艾卜)峰海拔3 760米,既是也門也是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最高點。③東部哈德拉毛,是由一系列略呈平行態勢的山脊組成的準高原,平均海拔1 600米,因受溝谷切割,地形破碎。巖石裸露,局部有風積黃土。近平原處常成陡崖;內地為魯卜哈利沙漠的一部分,偶有綠洲和草原。高原向北、向東低降到300米以下。國土的63%屬於無法利用的荒地。

  除山地外多屬熱帶草原、沙漠氣候。沿海平原氣候炎熱,中部高原氣候溫和,東部沙漠氣候幹燥。年平均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8℃。西部是整個阿拉伯半島降水量最豐沛的地區,降雨季節3~5月和7~9月;南部地區雨量充沛,年平均1 000毫米以上;平原地區在400毫米以下,沙漠地區少雨。地表徑流多以季節河、時令河的形式出現,缺乏常流水,幹河床(涸河)不少,都是雨過即涸。沒有天然湖泊。海岸比較平直,少港灣。紅海中分佈一些島嶼,以出口處的丕林島最為著名。阿拉伯海中,有大型島嶼索科特拉島及若幹小島。

圖1 首都薩那

  礦物除石油、天然氣外,還有銅、鐵、鋁、鉻、鎳、鈷、金、銀、煤、鹽、大理石、硫磺、石膏等。夏季的沙塵暴是主要的自然災害,主要的環境問題有淡水極缺、過度放牧、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等。

  居民 2000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5‰,這一年全國人口約相當於1950年人口(432萬人)的4.33倍,比1994年人口調查的數字(1 459萬人)增加瞭411萬人,即6年間增加瞭28.2%。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約43人。地理分佈極不均勻,絕大多數居住於西部山區一帶。這裡地勢高隆,氣候相對涼爽,多少抵消瞭緯度低的不利影響;而且雨量充裕,土地肥沃。是整個阿拉伯半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2000~2006年年均人口增長率31‰,預期人口壽命61.5歲(2005),成人識字率54.1%(2005)。60歲以上人口僅占人口總數的4.4%,城市人口比重達23.5%,在所有西亞國傢中是較低的。民族成分相當單純,阿拉伯人占92.8%,其他僅占7.2%(其中索馬裡人3.7%,黑人1.1%,南亞人1.0%,其他1.4%)。穆斯林占總人口的99.9%(遜尼派和什葉派約各占50%)。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

  歷史 具有3 000年文字記載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這裡自古農業興盛,物阜民豐,古希臘人特稱之為“Arabia Felix”,意為“富饒(肥沃、幸福)的阿拉伯”。公元前8世紀就曾建立薩巴(示巴)王國,7世紀後不斷遭受外族入侵和統治,16世紀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17世紀初也門起義,把奧斯曼軍隊從大部分土地上趕走。1872年土耳其人再次占領也門全境,並派總督常駐薩那。1839年開始,也門南部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和保護地。北部1918年擺脫土耳其統治,宣佈獨立,建立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62年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南部1967年獨立,同年成立南也門人民共和國,1970年改稱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統一,定國名為也門共和國。1994年南北爆發內戰,北方獲勝,統一得以維持和鞏固。

  政治 實行共和民主制。兩也門統一後,實行總統委員會制。1994年內戰結束不久,議會就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委員會制改為總統制。實行政黨政治,主要政黨有全國人民大會、伊斯蘭改革集團和也門社會黨。實行義務兵役制。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服役兩年。全國分為10個軍區。總兵力15萬人。

  經濟 也門連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傢”之一,也是西亞唯一的“最不發達國傢”。南北也門1990年統一後很快爆發的內戰(1994),耗費高達110億美元,使得經濟形勢嚴重惡化。周邊及其他國際重大事件(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及發生在也門的恐怖活動等),也給予瞭不同程度的沖擊。1996年起,政府開始實行“五年計劃”(1996~2000),旨在擴大生產,緊縮赤字、減少開支、降低通貨膨脹率和保持匯率穩定,並積極尋求國際經濟援助。已經取得積極成果,財政狀況逐漸好轉。2001年首次實現財政盈餘。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第二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也得以如期實施,實行更加適度的積極財政政策,盡力增加預算,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以求加速經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走勢良好,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24億美元。人均GDP約2 793美元。2011年度財政預算總收入約72.38億美元,總支出約87.14億美元,赤字約15.24億美元。2010年外匯儲備為62億美元,外債總額約為64億美元。貨幣主幣名稱裡亞爾。

圖2 也門的梯田

  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是石油工業。石油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開采後,就成為也門經濟的重要支柱。政府高度重視石油的勘探和開采,力圖通過開發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資源,振興經濟。因為沒有參加任何國際石油組織,不受國際石油組織配額的限制,生產上較具自主性。現有石油產地偏處於國境中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邊境的塞巴泰因沙漠中,馬裡卜和瓦沙卜是主要產地。已探明可采儲量約5.5億噸。有油田30處,概屬小型;油井300餘口。日產原油48萬桶,全年1.7億桶;年出口0.64億桶。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達40億美元。有煉油廠2座,日煉油12萬桶,92%來自小亞丁的煉油廠,此煉油廠日煉油11萬桶;另一煉油廠在馬裡卜,規模很小。已敷輸油管750千米(原油輸送管700千米,石油制品輸送管50千米),分別從馬裡卜通向紅海岸的塞希夫港和從沙卜瓦通向亞丁灣岸的拜勒哈夫。除瞭石油,還有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約7 600億立方米。

  其他工業主要是一些輕工業部門。有紡織、印染、卷煙、水泥以及汽水、糖果、機械修理、塑料、發電廠。還有一些手工業作坊,主要產金、銀和寶石首飾。

  全國有可耕地145萬公頃;已耕地面積約137萬公頃。灌溉地36萬公頃。全國總勞力的75%從事農牧業。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咖啡、煙草。棉花纖維長,質量好。也門“穆哈咖啡”聞名於世,大部分供出口。糧食不能自給,一半依靠進口。森林和林地約占國土面積的4%,年產原木388萬立方米。牧場約占國土面積的30%。

  對外貿易 實行進口許可證制度。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等國內建設所需物資以及大量輕工產品均需進口。出口產品主要有石油、棉花、咖啡、煙葉、香料和海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和意大利等國。2009年進出口總額137.23億美元,其中進口額78.68億美元,出口額58.55億美元,逆差20.13億美元。

  全國無鐵路。公路總長約6.9萬千米,瀝青路面占19.9%,這個比值在西亞各國中最低。首都薩那為最大的公路樞紐,幹線公路可通達各主要城市和各大海港,還可北出國境,聯系沙特阿拉伯的公路,遠通麥加,東去可入阿曼。沿海基本有公路全線貫通,唯路況不佳。沒有內河運輸。海運有港口7個。以亞丁灣的亞丁港最大,有泊位30個,可停靠萬噸級貨輪;還有紅海岸的荷臺達、穆哈和塞希夫,亞丁灣的穆卡拉和阿拉伯海岸的尼什通。共有大小機場13個。薩那、亞丁和裡揚均有國際機場。原南、北方各有國營航空公司。1996年合並成立“也門航空公司”,共有民航飛機約20架。

  文化 政府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國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並致力於擴大基礎、技術、職業教育。有小學和初中9 517所,高中3 003所,公立大學7所,私立大學8所。其中薩那大學(1970)下設9個學院、1個語言中心,在6個地方設有分院;亞丁大學(1970)下設9個學院。2005年3月,作為“基礎教育戰略”的一部分,政府啟動“發展基礎教育項目”,世界銀行和荷蘭、英國、也門政府分別出資。

  自1990年南北統一後,報刊數量迅速增長,主要有《革命報》、《共和國報》、《十月十四日報》、《九月二十六日報》等。原北也門官方的薩巴通訊社(1968)和原南也門官方的亞丁通訊社(1970)統一後合並改組為也門通訊社(簡稱薩巴社),每日用阿拉伯文、英文對外發稿。國營的薩那廣播電臺(1948)用阿拉伯語、英語廣播。另一國營的亞丁廣播電臺(1954),則僅用阿拉伯語廣播。國營電視臺有薩那電視臺(1975)和亞丁電視臺(1964),其他電視臺尚有若幹個。

  有眾多古跡。西部的希巴姆古城、東部的宰比德古城和首都薩那古城,先後於1982、1983和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對外關系 1947年加入聯合國,是聯合國許多重要組織和阿拉伯國傢聯盟的成員國。1997年以來,從西方國傢和國際金融組織獲取援助和優惠貸款近30億美元,被免除或重新安排債務70多億美元。2002年10月16~17日,第三屆也門捐贈國會議在巴黎舉行。美國、英國、法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4個國傢和國際組織與會,並允諾將在2003~2005年間向也門提供總額為2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1956年9月24日中國與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62年改為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1963年2月13日,兩國外交關系升格為大使級。1968年1月31日中國與南也門人民共和國(1970年改稱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兩也門統一後,也中雙方商定,以1956年9月24日為建交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