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一個邊緣海域,由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和非洲的“非洲之角”地區夾峙而成。因北岸的港口亞丁而得名。西以曼德海峽與紅海相通,東以非洲的阿賽爾角(舊名瓜達富伊角)的經線即東經51°16′為界,與阿拉伯海相連(計算阿拉伯海的面積時,一般把亞丁灣包括在內)。東西長1 472千米,南北平均寬480千米,面積53萬平方千米。其形成和地質演變,與東非大裂谷和紅海密切相關。岸線比較平直,除最西端有向非洲大陸呈喇叭狀楔入的塔朱拉灣外,其餘岸段缺少灣澳,島嶼也特別稀少。海底有有印度洋海脊的餘脈橫貫,同時有許多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其中的阿盧拉–費爾泰海溝深5 360米,是整個海灣的最深處。底部時而有淺源地震活動以及高溫水流和熔巖噴湧。沉積層隨距岸遠近而不同,海脊上沒有沉積層或極薄,越靠近大陸架就越厚,最厚可達1.6千米。因地處低緯度,蒸發旺盛;又因季風的變換以及與紅海、阿拉伯海的大量對流,海水結構和運動過程都很復雜:11月至翌年3月東北季風盛行,表面水溫25~28℃;5~9月西南季風勁吹,水溫上升為25~31℃。在90~600米深處,有一股含鹽度稍低的水流從阿拉伯海經曼德海峽流向紅海;而在760米下面,一股高鹽度的水流以相反方向從紅海經此進入阿拉伯海。表層水含鹽度高,東部900~1 800米以下直到海底以及西部低窪處,各有一低溫與低鹽的水層。灣中生物種類繁多,浮遊生物豐富。近海盛產沙丁魚和鮐魚,遠海魚類有金槍魚、梭魚和鯊魚。沿岸有許多分散的漁村,居民一般僅限於在近海捕魚。自古為海上交通要沖,在近現代,交通運輸意義更為重要。主要港口有亞丁、穆卡拉、吉佈提和柏培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