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內使血液或淋巴流通,把由外界攝取的營養和體內產生的激素等輸送至身體各部,並將進行由氣體交換以及代謝的產生的廢物排出等的管系。從動物形成心臟以後循環系統分為心臟和血管兩大部分,稱為心血管系統

  循環系統是生物體內的運輸系統,它將消化道吸收的營養物質和由鰓或肺吸進的氧輸送到各組織器官並將各組織器官的代謝產物通過同樣的途徑輸入血液,經肺、腎和皮膚排出。它還輸送熱量到身體各部以保持體溫,輸送激素到到靶器官以調節其功能。

  高等動物的循環系統還有附加的功能:如機體的保護作用;將血液運送到受傷或感染部位,包括白細胞和免疫蛋白(抗體)、凝血物質(在受傷部位形成纖維蛋白網);將身體儲存的脂肪和糖輸送到各器官等。

  無脊椎動物的循環系統多為開放型循環;血液由“心”經血管流入組織間隙形成的血竇直接或經靜脈回心。血竇中血液與組織液、淋巴液相混,無管道將它們隔離,因此開放型循環不存在由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形成的微循環,有些連靜脈也沒有,血液由血竇經心門直接入心。這是低級形式的循環系統。其特點是血管壁彈性小,不能支持較高的血壓,因此它們的血壓很低,血液重新分配的調節和血流速度很慢。少數無脊椎動物,如環節動物的蚯蚓等和部分軟體動物,如章魚等開始有封閉型循環。血管系統開始形成瞭微循環,血流經微循環、靜脈回心,由於心血管系統形成瞭完整的管道,而且血管壁彈性大,能支持較高的血壓,因此血壓較高,血液重新分配的調節和血流速度也較快,是高級形式的循環系統。除極少數例外(如盲鰻等),脊椎動物絕大多數都有封閉式循環。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鳥類到哺乳動物的心臟都有兩心房和兩心室。這種心臟實際上形成兩個泵。左心室泵血到動脈,再到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送去養分帶走代謝廢物經靜脈回右心房,稱為體循環,因為輸送管道較長,又稱大循環。血液經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到肺進行氣體交換,放出二氧化碳,帶走氧,然後經肺靜脈將含氧豐富的新鮮血液運回左心房,稱為肺循環,因輸送管道較短,又稱小循環。部分組織液進入另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形成淋巴液,經小淋巴管逐步匯成大淋巴管,經左側的胸導管和右側的大淋巴管分別進入左、右鎖骨下靜脈,形成淋巴循環。血液循環受神經體液因素的調節,這些因素在中樞神經高級部位的整合下能使心血管系統保持適當的血壓和血流,這是確保各組織器官正常物質交換,維持正常功能活動的先決條件。血液隻有在全身不停地循環流動才能完成其多種功能,血液循環的停止是死亡的前兆,具有最重要的生理意義。到達各器官的各有其特點的血液循環稱為特殊區域循環器官循環。這種循環在高等動物中以腦循環和心臟循環最為重要,因為二者的短時阻斷都將導致嚴重的後果乃至死亡。心臟冠狀動脈阻斷後幾乎立即使心搏停止,腦循環阻斷後腦細胞4~6分鐘後死亡(見圖)。

哺乳動物的循環系統(百分數表明該部所占全身血量相對比例)

  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包括植物細胞都可以看到最簡單形式的循環——細胞質流動,即原生質流動。鳥和哺乳動物心臟的分隔和肺循環與體循環的分離是完全的。這樣會產生一個重要結果:肺循環的血壓大大低於體循環的血壓。在人肺動脈壓不過20~30毫米汞柱,約為體動脈壓的1/5。這樣大的差別如果二者的分離不完全是不可能的。完全分離以後,動靜脈血不再相混,大動脈中全是含氧多的鮮血,結果各種組織可得更多的氧,使代謝水平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大為增強。鳥和哺乳動物大多為恒溫動物,這與循環系統的完善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