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散文傢。名章垿,初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用筆名南湖雲中鶴大兵黃狗等。浙江海寧人。卒於濟南。1910年入杭州府中學堂。1916年入北京大學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的願望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春入倫敦劍橋大學學習兩年,使他嚮往“樓高車快的文明明”,形成瞭追求“自由、平等、友愛”的政治理想。在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和其他西方文學的熏陶下,徐志摩從1921年開始新詩創作。

  他1922年10月回國後,發表瞭大量詩文,參與提名成立“新月社”。同時,他也加入瞭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並任北京大學教授。1925年3月至7月,他歷遊蘇、德、意、法諸國。看到蘇聯戰後的困難情況,產生瞭對革命的懷疑。同年,他的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

  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他主編《晨報副刊》。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對新詩的藝術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還與餘上沅等辦瞭《晨報副刊·劇刊》,組織關於“蘇俄仇友問題”、“黨化教育問題”等討論,流露出對列寧及其主義的懼怕和擔心。

  1927年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建立,使他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單純信仰”“流入懷疑的頹廢”(《猛虎集》序),《我不知道風是向那個方向吹》等詩作,字裡行間流露出幻滅、迷惘和感傷的情緒。同年春,他與胡適、邵洵美等籌辦新月書店。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出版。此後在多所大學任教,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8年3月,《新月》月刊創刊,他一度任編輯,在他執筆的代發刊辭《新月的態度》中,認為無產階級文學運動造成瞭文藝的“荒歉”和“混亂”,提倡所謂“健康與尊嚴”的原則。但在1931年9月,他也曾發表同情中國左翼作傢聯盟烈士的小說《璫女士》,並在“左聯”刊物《北鬥》上發表詩作。

  1930年冬,他辭去在南方的教職,抱著“另辟生活”的願望,到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1月,與陳夢傢、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8月,第三本詩集《猛虎集》出版。同年11月,因飛機失事遇難,年僅34歲。第四本詩集《雲遊集》死後由陳夢傢編輯出版。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的理論建設作出瞭巨大貢獻。推動瞭新詩的規范化和格律化。之後又對過分強調格律的傾向進行瞭反思,反對無意義乃至無意識的形式主義。在創作上,他熱烈追求“愛”、“自由”與“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形成瞭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他的詩作有一部分寫對光明和理想社會的追求。還有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揭露軍閥戰爭的罪惡,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的作品。愛情詩在他的作品中也占瞭很大的比重。他的詩風平易、清爽、流麗、婉約。執拗地追求“從性靈深處來的字句”,在創作中善於抓住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的契合點。他的詩有很強的音樂美,依據每一首詩特有的“詩感”、“原動的詩意”尋找相應的格律。在不拘一格的試驗與創造中追求美的內容和美的形式的統一。

  他的散文集有《落葉》(1926)、《自剖》(1928)、《巴黎的鱗爪》(1927)、《秋》(1931)。其成就可與詩歌比美,由於較少形式上的束縛,更易表現他奔放不羈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都是久經傳誦的名篇。

  徐志摩的著作,還有小說集《輪盤》(1930),戲劇《卞昆岡》(1928,與陸小曼合作),日記《愛眉小札》(1936)、《志摩日記》(1947)。另有譯著《渦堤孩》(1923)、《曼殊斐爾小說集》(1927)、《贛第德》(1927)等。

  1983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瞭《徐志摩全集》。1993年,又出版4卷本《徐志摩全集補編》

  

推薦書目

 陸耀東. 徐志摩評傳.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