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騎乘人通過腳蹬驅動,利用手把和前叉轉向的兩輪車,又稱腳踏車。自行車是一種經濟、方便的交通工具,也可作為體育運動器械。

  沿革 1791年法國人C.西弗拉克在玩具木馬上加裝兩個木輪,乘騎者用兩腳在地面上撐動行進,被稱為木馬輪(圖1)。它是自行車發展的起點。1817年德國人K.德萊斯製成能轉向的木馬輪,並於第二年獲得專利。1839年蘇格蘭人K.麥克米倫將能轉向的木馬輪改為後輪大、前輪輪小的鋼結構兩輪車。這種車具有腳蹬板,通過曲柄連桿機構轉動後輪,驅車前進(圖2)。1861年法國人P.米肖父子制成前輪大、後輪小的兩輪車,將腳蹬曲柄安裝在前輪軸上,以轉動前輪驅車前進(圖3)。1874年英國人H.J.勞森在兩輪車上安裝鏈條、鏈輪傳動機構,用以轉動後輪驅車前進。改變鏈輪的傳動速比,可獲得需要的車輪轉速,形成瞭現代自行車的基本形式。自行車經過采用充氣輪胎和菱形車架等不斷改進,發展成為現代各種形式的自行車。

圖1 木馬輪

圖2 驅動後輪的兩輪車

圖3 驅動前輪的兩輪車

  類型 現代自行車可劃分為五種基本類型。①普通型自行車:結構堅固,騎行輕快平穩,可適量載重,適合於在城市道路和村鎮小路上乘用。②輕便型自行車:結構輕巧,與普通型相比,具有重量輕、騎行輕快、搬動方便等優點。③載重型自行車:外形尺寸與普通型相似,前叉、後擱物架、輻條、鋼圈及其他結構部分作瞭加強處理,全車較重,適合於在村鎮道路上負載重物乘用。④賽車型自行車:結構上作瞭各種減輕車重和便於乘騎者發揮驅車力量的處理,並實現零、部件的流線型化,主要用作體育競賽和鍛煉器械。⑤小輪型自行車:輪徑小、座位低,易於落腳地面,行止穩便,適合於婦女、兒童和老年人乘用。小輪型自行車還有制成可伸縮折疊的,便於提攜。普通型和輕便型自行車有制成女用式的,其車架無上橫杠,可以避免上下車時掛礙衣裙。此外,自行車還可以與載客人力車或架子車結合起來,成為人力三輪車。

  普通型、輕便型和載重型自行車的輪徑以28英寸和26英寸的為多;賽車型自行車的輪徑多為27英寸;小輪型自行車的輪徑一般在22英寸以下,並有前輪徑小於後輪徑的形式。(見彩圖)

“飛鴿”牌自行車

“永久”牌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