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港口,水陸運輸重要樞紐;世界著名大港。上海港地處中國海岸線中部,扼長江入海門戶。地理座標為北緯31°14′、東經121°29′。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通過長江及其他內河和鐵路、公路同全國各地相連接,集散貨物。上海港目前同五大洲15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運輸往來。

  發展簡況 唐宋時期,長江口的主要港口在青龍鎮(今上海市青浦縣東北),“海舶輻輳,島夷為為市”。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在這控江連海的地方設鎮。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在青龍鎮設“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和征收捐稅。後因河道淤淺,位於青龍鎮東南、上海浦西側的上海鎮逐漸取代瞭青龍鎮的地位。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上海鎮設“市舶司”。到鴉片戰爭前夕,上海已成為一個相當繁榮的港口。鴉片戰爭後,1843年11月上海辟為“通商”口岸,帝國主義者竊取瞭上海港的管理權、引航權等,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港獲得新生。1950年10月成立上海港務管理局。30多年來銳意經營,新建碼頭約占碼頭岸線總長30%,改造碼頭約占總長40%。此外還建造瞭裝卸散貨的高效率機械化作業線。1982年建成十六鋪客運站,建築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客運面貌大為改觀。

  港口設施 上海港港區分佈在黃浦江兩岸。上海港務局所轄碼頭長度為13公裡多,泊位9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約占半數),倉庫面積約40餘萬平方米,堆場約90餘萬平方米。黃浦江中佈設各類浮筒泊位近90個。各裝卸港區擁有各種類型裝卸機械約3500臺,港務船近700艘。

  長江口航道是上海港和長江幹線各港的通海咽喉。長江口南航道從吳淞口到長江口燈船長約90公裡,其中有銅沙、江亞和鴨窩沙3個淺灘,疏浚維護水深為最低水位下7米,一般吃水9.5米的船舶可每天乘高潮通過,吃水10.5米的船舶可在大汛高潮時通過。4~5萬噸級以上的船舶可在口外綠華山水域減載後進港。黃浦江航道水深為8~10米。

  吞吐情況 上海市進出物資總量中有70%左右由港口吞吐,上海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物資的運輸幾乎全部由港口承擔。上海港1983年吞吐量為9191萬噸,約為1949年的46倍。其中對外貿易吞吐量約2000萬噸。1984年的吞吐量超過瞭1億噸,進入世界億噸港口行列。進出上海港的貨物中散貨約占60%,石油約占15%。主要貨物為煤炭、石油、金屬礦砂、鋼鐵、建築材料、糧食和雜貨等。

  上海港的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始於70年代中期,現在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香港之間已有7條集裝箱班輪航線。

  上海港有國內客運航線20餘條。1983年旅客發送量超過500萬人次。上海同香港之間有對開客貨運班輪。各國靠泊上海港的旅遊船也日益增多。

  上海港到港船舶十分擁擠,它將在黃浦江內外可以利用的剩餘岸線上繼續建造碼頭,同時準備在長江口南岸和杭州灣北岸開辟新的港區,以擴大吞吐能力。(見彩圖)

上海港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