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目標發出或反射的紅外輻射作為信號源的機載探測設備。這類裝置可晝夜工作,具有被動隱蔽特點,有識別偽裝和透過煙、塵和霧的能力。1937年英國首次在飛機上用紅外裝置探測到500米外的另一架飛行中的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機載紅外裝置廣泛應用於探測空中和地面目標、反潛觀測、地圖測繪、火力控制、導彈制導和防撞預警等方面。

  工作原理 各種機載紅外裝置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目標景物的的紅外輻射由接收系統(一般是光學系統)接收,經調制或掃描後會聚在對紅外輻射敏感的探測器(紅外元件)上。機載裝置中的探測器件以光電探測器為主,它將紅外輻射變換成電信號。

  紅外裝置可采用調制器或掃描器。采用調制器時,接收系統接收的信號被調制成調幅、調頻、調相或脈沖編碼等形式,經信號處理後反映出目標的位置信息。這類系統結構簡單,在遠距探測和導彈制導方面得到普遍應用。采用掃描器時,接收系統靠掃描器進行空間掃描,由伺服機構對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獲得目標空間位置的信息。這類系統結構比較復雜,但靈敏度較高,可應用於熱成像裝置。

  分類 機載紅外裝置按工作方式分為紅外觀察裝置、紅外方位裝置和紅外熱成像裝置。

  ①紅外觀察裝置:50年代在航空器上開始裝備使用變像管和像增強器的紅外觀察儀和微光夜視等設備。

  ②紅外方位裝置:紅外觀察裝置僅能顯示目標位置,而方位裝置能在跟蹤目標的同時得到目標的位置信息。50年代,紅外制導裝置用於空空導彈。60年代隨著銻化銦元件的發展,應用在空對空探測中。

  ③紅外熱成像裝置:利用掃描系統對地面紅外輻射進行圖像記錄或顯示的設備。早期,紅外輻射探測器使用鍺摻雜器件,如鍺摻汞等,現代已為銻鎘汞、銻錫鉛等三元素材料器件所取代。因此,紅外熱成像裝置能在紫外、可見光和紅外光區域內進行多光譜探測。紅外區域主要是3~5微米和8~14微米兩個波段,溫度分辨率通常為0.1°C,速高比為0.5~5弧度/秒或幀頻為25~50幀/秒,空間分辨率約為1毫弧度,紅外熱成像裝置又分為紅外行掃描裝置和前視紅外裝置兩種類型。紅外行掃描裝置在飛行平面內垂直於飛行方向作一維掃描,借航空器的運動得到景物的二維圖像。前視紅外裝置利用光學機械掃描系統在航空器前下方作二維掃描,並實時顯示圖像。70年代以後,很多軍用航空器上已裝備瞭這種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