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海上和陸地間無線電聯絡的通信衛星。海事衛星通信系統由兩部分組成:衛星和地面的衛星測控站屬空間部分;岸站和船站屬地球部分。岸站是衛星通信的地面中轉站。船站就是海上用戶站,設置在航行的油船、客輪、商船和海上浮動平臺上。船站的天線均裝有穩定平臺和跟蹤機構,使船隻在起伏和傾斜時天線也能始終指向衛星。海上船舶可根據需求由船站將通信信號發射給地球靜止衛星軌道上的海事衛星,經衛星轉發給岸站,岸站再通過與之連接的地面通信網路或國際衛星通信網路,實現與世界各地陸地上用戶戶的相互通信。海事衛星除廣泛用於電話、電報、電傳和數據傳輸業務外,還兼有救援和導航業務。這個系統把船隻航向、速度和位置等數據隨時傳送給岸站,並存貯在岸站控制中心的電子計算機裡,因此船隻一旦在海上遇難或船上發生緊急事件,岸站就可迅速確定船隻所在海域的具體位置並及時組織營救。這個系統也能為海上船隻導航。

  傳統海事通信采用短波頻率,受電離層起伏和大氣幹擾的嚴重影響,通信質量和可靠性不高。海事衛星和船站間的上、下行線路采用傳播損耗和雨致衰減相當小的L波段(上、下行為1.6/1.5吉赫),對通信十分有利。岸站和衛星間的上、下行線路又采用微波C波段,便於與國際衛星通信系統連接,實現全球范圍通信。船隻遍佈在遼闊的海域裡,通信業務零星分散,所以海事衛星通信使用按需分配通信方式。

  1976年美國先後發射瞭3顆靜止軌道的“海事衛星”,各自定點在西經15°(大西洋)、東經176.5°(太平洋)和東經72.5°(印度洋),組成瞭全球海事衛星通信網。1981年12月歐洲空間局發射瞭更大容量的“歐洲海事通信衛星”。1983~1984年,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發射瞭裝有海事通信分系統的“國際通信衛星”Ⅴ號。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立於1979年7月,總部設在倫敦。它於1982年接管瞭原屬美國的“海事衛星”系統的業務,到1982年底已擁有37個成員國。目前已使用“歐洲海事通信衛星”和具有海事通信轉發器的“國際通信衛星”Ⅴ號(見“國際通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