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洲空間局合作研製的觀測日-地關係的天文衛星系列,英文縮寫為ISEE。這個系列的衛星從1977年10月到1978年8月共發射3顆。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執行1976~1979年國際磁層研究(IMS)計畫,在地球磁層的最邊沿調查日-地關係、研究太陽風與磁層交界面的激波和詳細結構,探測接近一個天文單位處行星際區域的宇宙線和太陽耀斑。“國際日地探險者”1 號和2號是同時發射的,後者由前者彈射出來,成為“母女”衛星。衛星軌道的近地點約280公裡,遠地點約14萬公裡裡,傾角28.7°,周期約57.5小時。1號和3號由美國制造,為16邊棱柱體,重量分別為340公斤和470公斤。2號由歐洲空間局制造,為圓柱體,重166公斤,衛星以19.8轉/分自旋穩定(見人造衛星自旋穩定)。3號是第一個環繞空間日-地系統中的一個拉格朗日平動點(離地球約150萬公裡處)運行的衛星,也就是它既不環繞地球又不環繞太陽或月球運行,平動點處太陽引力恰好與月-地系統的引力平衡(見暈軌道)。3號是一顆早期預報太陽活動的衛星,它比繞地軌道的1號和2號要早一個小時探測到太陽風的傳播。它還能提供銀河宇宙射線源和γ射線爆發的數據。3號於1983年被改名為“國際彗星探險者”衛星(ICE),任務為1985年9月與賈可比尼-津納彗星會合,探測彗尾中的等離子體密度、流動速度、溫度和重離子特性等數據。因此,它必須飛越月球並借助月球引力場提高運行速度。在與上述彗星會合後還將飛往哈雷彗星,測量太陽風對哈雷彗星的影響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