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流域開發和利用灤河水資源的工程。引灤工程南北二線與其相連的潘傢口、大黑汀、於橋、邱莊、陡河和爾王莊6座水庫,以及其他水閘、泵站、水電站,河網、管道等構成一跨流域開發利用灤河水資源網路(見圖)。其中潘傢口水利樞紐是引灤工程和這個網路中的主要水源。在大黑汀水庫下遊電站尾水渠上建分水閘,閘左側和右側分別為引灤南北二線。北線即引灤入(天)津工程,南線即引灤入唐(山)工程。合計總長度為286km,總工程量主要有混凝土118萬m3,和開挖土石方逾5200萬m3等。引灤工程的建成,大大緩和及改善瞭天津、唐山供水狀況,控制瞭地面沉降,改善瞭市區排水及衛生環境,促進瞭生產,並間接改善瞭首都北京的供水情況。從引灤工程運行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其綜合經濟及社會效益顯著。

  引灤入津工程 設計過水流量為60m3/s,校核過水流量為80m3/s。12.4km長隧洞穿越灤河與海河分水嶺,輸水入河至於橋水庫。經水庫反調節,下泄設計流量為100m3/s,然後沿州河和薊運河,經沿途灌溉及用水後,經三次提升,一次加壓,分兩路入天津自來水廠和海河。整個工程全長234km,包括隧涵、明渠、倒虹吸管、泵站、水閘等,共澆築混凝土63.7萬m3,挖填土方共3460.5萬m3,石方166.7萬m3等。上述長隧洞洞徑5.7m×6.25m,全線埋深在30~100m,穿經花崗巖地層,斷層破碎帶多,成功地采用瞭錨噴支護,加速瞭隧洞掘進。工程於1982年5月開工,1983年9月建成通水。

  引灤入唐工程 設計過水流量為80m3/s。以渡槽跨橫河經隧洞埋管等穿越灤河及海河分水嶺,還利用落差建南觀水電站,水流入還鄉河註入邱莊水庫。經反調節後通過隧洞、埋管、明渠等入陡河水庫,最後引入唐山市區,全長52km。全部工程計混凝土54萬m3、挖填土方1370萬m3、石方205萬m3。工程於1978年開工,1985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