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壓水流均勻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技術。它屬於微灌或局部灌溉的一種形式。它是將有壓水流用管道輸送到田間,再經過滴頭將灌溉水變成水滴或細流直接灌溉到作物根部,供作物吸收利用,根部附近以外土壤不受水,可以大幅度節約灌水量(見彩圖)。為瞭保持根部土壤含水量始終處於最優狀態,滴灌系統常按日灌水量等於日耗水量進行設計。

滴灌

  滴灌系統 由首部樞紐、幹管、支管、毛管、滴頭等五部分組成。首部樞紐擔負取水加壓和進行水質處理等任務,包括:①加壓裝置,由水泵或高水池組成;②過濾裝置,根據水質不同采用網式過濾器或砂礫石過濾器;③施肥裝置,采用化肥罐註入泵。此外尚有計量裝置,如壓力表、流量表等。幹管擔負輸水任務,按經濟運行壓力將灌溉水輸送到各個需要灌溉的地段。支管擔負配水任務,根據灌溉面積,作物種類和需水量,將水分配到所控制的地段。毛管承接支管分配下來的水量,將水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滴頭是灌水裝置,根據灌溉作物的實際需要按等距離或不等距安裝在毛管上,置於作物根部附近的地面(也有在地表下的),利用自身的減壓消能作用,使灌溉水呈水滴或微細流狀,緩慢而均勻地灌到作物根部土壤。

  優點和缺點 優點是:①無渠道輸水損失、田間深層滲漏和空中漂移損失,減少瞭地表蒸發,一般比地面灌溉可省水70%~80%,比噴灌省水30%左右;②由於灌水定額小,運行壓力低,有顯著的節能效果;③由於要求滴水速度不大於土壤入滲速度,灌溉過程中不會產生地面積水和徑流;④能適應復雜地形,還可利用含鹽量為3g/L左右的高礦化水進行灌溉,並可減少占地,節省勞力,便於實現灌溉自動化。缺點是滴頭孔口較小,易堵塞,對水質要求較高。灌溉系統設備投資亦高。

  現狀和展望 中國自1974年引進滴灌設備以來,研制並批量生產瞭自己的滴灌設備,在密植作物上使用人工移動毛管,降低瞭造價。滴灌與地面灌溉比較,技術性強,投資高,管理費事,因而推廣的速度不快。據1985年資料,全世界滴灌面積(包括微噴灌)40萬公頃,中國有近1.3萬公頃,在灌溉面積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由於它有節水節能的優點,面對水資源緊缺和能源緊張的現狀,滴灌將進一步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