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山壯麗,風景資源極其豐富。中國風景名勝區是中華大地珍貴的自然和歷史遺產。

  特點 中國的風景名勝區有下述特點:①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中國的各個風景名勝區往往由於構成因素(山石、水體、動植物、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和地質、地理演變過程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根據中國傳統的山水審美觀,人們把富有美感的景觀概括為雄、奇、險、秀、幽、曠等美的形象特徵。因此有“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曠”這樣一些贊語。②有自然地理上的典型性。中國許多風景區是地球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遺跡,因而具有研究價值,可以作為科學普及教育的例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見石林風景)是聞名世界的典型的巖溶地貌;武夷山風景區是發育典型的“丹霞地形”;黃山風景區、華山風景區是著名的峰林狀高山花崗巖地貌;生長著5000多種植物的峨眉山,是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植物王國等。③有悠久的開發歷史。中國的風景名勝區一般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留下豐富的人文景觀,如摩崖石刻、古代建築、宗教遺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遺跡等。這些文化遺跡具有很高的社會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類型 中國地域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歷史悠久,因而風景名勝區的類型很多。根據風景區的內容和特征,可分為:山嶽風景名勝區(如五嶽、佛教四大名山)、河湖水系風景名勝區(如杭州西湖、太湖風景區)、海濱風景名勝區、森林草原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區以及其他有特色的風景名勝等。其中以山嶽和河湖風景區最多,占全國傳統風景名勝區的絕大部分。在山嶽風景名勝區中,就自然景觀基礎而言,又以花崗巖山嶽、巖溶山水、丹霞地形為最多。

  文化科學價值 中國人民崇尚自然,熱愛山水。歷代詩人、畫傢、文學傢、僧人、羽士以及能工巧匠,受到錦繡山河的啟迪,觸發靈感,於是寫詩、作畫、紀文,或築屋於山水之間,或再現山水於庭園,借以享自然之美。他們創造出系統的中國山水文化──山水畫、山水詩、山水遊記、山水園林、山水盆景、山水審美理論,以及現代的山水攝影、風光電影電視等,激勵著世世代代人民的愛國熱情。

  風景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是探求自然規律的研究對象。如宋代科學傢沈括,遊覽雁蕩山時,通過觀察和對比分析,認為雁蕩山“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的地形,是流水侵蝕作用造成的。這比西歐關於侵蝕學說的提出要早600多年。明代地理學傢徐霞客對巖溶地貌的考察研究,也比世界同類的考察研究早三個多世紀。在現代,中國也同世界上許多國傢一樣把風景名勝區視為“戶外博物館”而開展大量的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教育工作,借以擴大遊人的視野和知識領域。

  開發和保護 中國歷來重視風景名勝區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如明成祖朱棣在興建武當山道教宮觀時曾下瞭三道聖旨,命令規劃設計要“相其廣狹,定其規制”,要求施工者對“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建築物“務隨地形高下”。因此建築物與自然景觀是協調和諧的。至於歷代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風景名勝區立碑,不準破壞風景林木等,隨處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82年11月公佈瞭《國傢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共有44處,1985年6月又發佈瞭《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