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或幾個筒體組成承重結構的高層建築。整個建築如一個固定於基礎的封閉空心懸臂梁,具有良好的剛度和防震能力。

  沿革 筒體結構作為高層建築的一種結構形式,古已有之,如建於西元2世紀的印度佛祖塔,平面為正方形,磚砌塔身高55米;1055年建成的中國定縣開元寺塔,塔身為磚砌筒中筒,共11層,高84米。筒體結構在現代高層建築中廣泛應用。目前世界上的高層建築多是筒體結構,如美國芝加哥的約翰翰·漢考克大廈、西爾斯大廈、標準石油公司大廈和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等。

  形式 按佈置方式和構造可分為三種基本形式。

  單筒結構 有框架單筒結構和桁架單筒結構。

  ① 框架單筒結構。最早應用於現代高層建築中的筒體結構,適用於平面為圓形、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建築。外墻采用間距為1~3米的密柱,由0.6~1.2米高的梁把柱子剛性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多孔的筒體。剛性樓層把側向力傳到周邊墻上,外墻的所有柱子如同懸臂梁一樣,承受軸向拉力或軸向壓力,整個筒體具有良好的整體剛度。美國紐約110層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就是這種單筒建築的。

  ② 桁架單筒結構。在框架單筒結構中由梁和柱組成的矩形網格內加上對角斜撐,即成為桁架單筒結構。其剛度和強度都比框架單筒結構高,可建造比框架單筒結構更高的建築。

  筒中筒結構 由內筒和外筒共同組成,公共服務部分集中在中心部位的內筒內。這種結構用內筒作為承受重力荷載和側向荷載的核心,通過樓層的樓板將內外筒連結成為整體,共同抵禦側向力。筒中筒結構的優點是內筒和外筒間不設柱子,空間分隔靈活。中國深圳的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共50層,高160米,就使用這種結構。日本東京的新宿住友大廈,考慮防震要求,采用瞭內外三層的筒中筒結構。

  束筒結構 即組合筒結構。建築平面較大時,為減小外墻在側向力作用下的變形,將建築平面按模數網格佈置,使外部框架式筒體和內部縱橫剪力墻(或密排的柱)成為組合筒體群。這就大大增強瞭建築物的剛度和抗側向力的能力。束筒結構可組成任何建築外形,並能適應不同高度的體型組合的需要,豐富瞭建築的外觀。美國芝加哥110層的西爾斯大廈就是應用束筒結構的。

  材料 現代筒體結構按材料區分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以及兩者相結合的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筒體的合理高度為60層左右,比一般框架結構可節省一半材料。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是1976年建於美國芝加哥的水塔廣場大廈,共76層,高260米,為筒中筒結構。鋼結構筒體的合理高度達80層,比傳統的鋼框架結構可節省鋼材60%左右。美國芝加哥100層的約翰·漢考克大廈,用鋼量隻相當於鋼框架結構35層的用鋼量。鋼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中,有的用鋼筋混凝土以滑升法建內核心環,而外筒用鋼材;有的則用鋼材建內核心和樓層,而以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築外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