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建築學傢,建築師,建築教育傢。字伯潛,滿族。1900年10月2日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1983年3月28日卒於南京。1925年清華學校畢業後,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期間,曾獲全美建築系學生設計競賽二等等獎(1927)和一等獎(1928)。1928年畢業,獲建築碩士學位。後在費城、紐約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兩年。1930年赴歐洲考察建築後回國,1930~1931年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1932~1952年在上海與建築師趙深、陳植共同組成華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繪圖室工作。該所設計工程近200項,其中三人合作設計的有南京外交部大樓、大上海大戲院(現大上海電影院)、上海浙江興業銀行大樓等。1944年起先後在重慶和南京兼任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築系教授。1949年中央大學改稱南京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工學院改組為南京工學院,童寯繼續擔任建築系教授,直至逝世。童寯參加設計的工程約100項。主要建築創作除上述外還有南京首都飯店、上海金城大戲院、南京下關首都電廠、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館、南京地質礦產陳列館、資源委員會辦公樓、重慶煉鋼廠、南京公路局辦公樓等,以及上海、南京私人住宅多處。他在建築創作上,反對因襲模仿,堅持創新,作品比例嚴謹,質樸端莊。童寯在30年代開始致力於中國古典園林研究,調查、踏勘和測繪、拍攝江南一帶園林。著有《江南園林志》(1962),Chinese Gardens(《中國園林》,1936),Foreign Influence in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國建築的外來影響》,1938),《亭》(1964)等,闡述中國傳統造園技藝、江南名園沿革及其特點。晚年主要從事建築理論和歷史研究,出版有《新建築與流派》(1980),《造園史綱》(1983),《建築科技沿革》(1982~1983),《近百年西方建築史》(1986),Glimpses ofGardens in Eastern Chinɑ(《東南園墅》),以及《童寯畫選》(1980),《童寯素描選》(1981)等,並發表有《中外分割》,《北京長春園西洋建築》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