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峙立於長江和鄱陽湖之濱。山體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綿亙29公裡,寬16公裡,略呈橢圓形。

  地質 廬山山體形成於8000多萬年以前。東南為侵入花崗巖,山南部和山北部分佈變質巖,山麓分佈沉積巖。地質構造北部以褶皺為主,南部以斷層為主。

  沿革 漢代即開始經營廬山。東晉至宋廬山為南方佛教中心,香香火頗盛。南宋時為教育重地。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外國殖民者及中國官僚紛紛到廬山興建別墅。1928年起,廬山被稱為國民黨政府的“夏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重建廬山,目前已成為旅遊療養勝地。1982年定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自然景觀 廬山屬於亞熱帶湖盆地區的山地。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上城鎮牯嶺海拔1167米,7月份平均溫度22.6℃,比山下九江市和南昌市低十多度;夏季涼爽宜人,因而成為避暑勝地。廬山臨江倚湖,江湖水蒸發形成雲霧,盤桓於廬山的峰谷之間,全年平均有霧192天。山上群峰隱現於雲海中,宛如島嶼浮於波濤。

  廬山為地壘式斷塊山,山勢陡峭,懸崖飛瀑到處可見。五老峰、花徑、錦秀谷、秀峰、含鄱口等景點可以看到峰巒雄峻,翠谷幽深。蘇軾詠廬山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已經傢傳戶誦。三疊泉是分三級下瀉的瀑佈,長300米,玉簾高懸,蔚為奇觀。李白對香爐峰瀑佈作瞭精彩的描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地處中國植物分佈的南北交界線上,山上山下溫差大,山上生長著北方的松柏類,山下生長著南方的常綠闊葉樹,植物種類繁多。廬山植物園創建於1934年,地處海拔1200多米,是中國第一座高山植物園,以搜集松柏、雲杉、冷杉等高山針葉樹和杜鵑花、報春花、龍膽、百合等高山花卉為特色。

  人文景觀 東晉以後,廬山很長時期是文化和宗教重要活動地區。王羲之、陶潛、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歐陽修、周敦頤、蘇軾、陸遊、唐寅等都曾在此居留或遊歷,寫詩作畫描繪廬山勝景。朱熹重修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興辦教育,它的學規成為後世書院辦學的模式。白鹿洞部分遺跡留存至今。李時珍到廬山考察,在《本草綱目》記載產於廬山的瑞香等十多種藥物。徐霞客寫瞭《遊廬山日記》。歷代書法傢李邕、顏真卿、黃庭堅、米芾等都在廬山留下摩崖石刻。

  廬山自晉代以來建有佛教和道教的寺觀等建築數百處。目前還留有東林寺(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源地,始建於東晉)、西林塔(建於唐開元年間)、秀峰寺(五代時南唐李璟所建)、海會寺(始建於明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