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製冷設備,用以儲存肉類、蛋類、水果、蔬菜等食品以及生物製品、醫藥物資等的專用建築。

  簡史 中國《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陰”的記載,描述鑿冰藏於淩陰(冰窖)。明代在北京故宮武英殿後面的果子房院內建有冰窖,到20世紀50年代才拆除。清內務府編制的《乾隆京師全圖》所載,在慈寧花園東面有4座冰窖,一直保存至今。世界上被認為最早的冷藏庫是用冰鹽混合作冷源。11881年美國建成第一座機械制冷的冷藏庫。中國近代最早的冷藏庫1917年建在漢口。後來在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青島等城市陸續建成一批冷藏庫。50年代以來,中國冷藏庫建設有很大發展,各地區均有貯存肉、魚、禽、蛋、水果、蔬菜以及其他食品的冷藏庫。

北京食品公司西南郊冷凍廠冷庫

  類型 冷藏庫按建築形式分為單層冷藏庫和多層冷藏庫。單層冷藏庫進出貨物方便,節約垂直運輸費用,但占地較大,外圍護結構面積也大,耗冷量增加。多層冷藏庫占地面積小,外圍護結構面積比例相應減小,耗冷量降低。冷藏庫按用途可分為專業化冷藏庫(僅貯存某一類物品)和綜合性冷藏庫(貯存多種物品)。冷藏庫按冷藏方法可分為以氨或氟利昂為冷媒的普通冷藏庫、氣調冷藏庫,以及負壓冷藏庫。

  組成 冷藏庫由庫房、制冷機器間和變電配電間組成。庫房是冷藏庫的主體,包括冷卻間(設計溫度一般0℃)、凍結間(-23℃至-40℃)、冷藏間(0℃至-30℃)、儲冰間(-4℃)以及其他生產輔助用房(整理間、脫盤間、包冰衣間、包裝間等)、交通運輸空間(穿堂、樓梯電梯間、鐵路站臺、公路站臺)、管理用房和生活用房。

  設計要點 設計冷藏庫應註意:①平面佈置要求符合工藝流程,盡量縮短運輸路線,避免迂回交叉。冷藏間應按貯存物品的特性和冷藏溫度分區、分間佈置,盡量減少冷藏間外圍護結構的面積,制冷機器間應靠近冷負荷最大的冷藏間以節約能源。進出貨處需設置裝卸平臺。②冷藏間內溫度要求相對穩定在0℃至-30℃的某一溫度,正常情況下溫度的波動可在0.5℃至1℃之間;同時要求保持一定的相對濕度,以保證貯存物品的質量。冷藏庫圍護結構的隔熱效能是保持恒定溫度的關鍵,其構造不同於一般建築,應附加隔熱層和隔汽層。隔熱層應采用導熱系數小、不散發異味或有毒物質的難燃或非燃材料,如軟木、泡沫塑料、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玻璃棉、巖棉或稻殼(隔一定時期更換)等。隔汽層應選用蒸汽滲透系數小、拉力強、柔性好和易於粘貼的材料,如油氈、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等。③冷藏間應註意防止由於進出貨物開門頻繁,冷熱空氣熱濕交換所產生的墻面和頂棚結露、結霜和結冰現象;防止基礎地基凍脹引起上部結構的破壞;防止溫度應力變化引起外圍護結構的破壞和水蒸氣滲入圍護結構內部破壞隔熱層(見冷藏庫熱工設計)。

  

參考書目

 湖北工業建築設計院編:《冷藏庫設計》,中國建築 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