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液體,沸點131.7℃。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用於生產軍用炸藥所需的苦味酸。1940年以來,大量用於生產滴滴涕(DDT)殺蟲劑。1960年後,DDT逐漸被高效低殘毒的其他農藥所取代,氯苯的需求量日趨下降。現在主要用做乙基纖維素和許多樹脂的溶劑,生產多種其他苯系中間體,如硝硝基氯苯等。生產方法有直接氯化法和氧氯化法。

  直接氯化法 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國於1909年首先進行工業化生產的,並一直沿用至今。反應式為:

有氣相法和液相法兩種。①氣相法,反應溫度400~500℃,成本高於液相法,故已被淘汰。②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鐵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時,還伴有多氯苯生成。其相對速度常數如下:

從以上的相對速度常數可知,如能在反應過程中維持苯有較高的濃度,而使氯苯的濃度較低,則可控制多氯苯的生成。為此可采用多釜串聯或接近活塞流的 管式反應器連續操作。氯化是放熱反應,可用 載熱體移出反應熱。但更好的方法是使反應在液體的沸點下進行。此時,一部分過量的苯和少量氯苯氣化,帶走大量熱量,可使反應器的生產能力增加。反應產物中含有氯化氫,在蒸餾前要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

  氧氯化法 由德國拉西公司於1932年開發成功。其反應式為:

反應是在275℃和常壓下於氣相中進行的,催化劑為銅-氧化鋁。為瞭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過量。盡管如此,還會生成5%~8%的二氯苯,而氯化氫被全部用完。

  本法主要是在拉西法制苯酚過程中應用,由於拉西法制苯酚已被淘汰,此法也已不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