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譯N.路佈蘭,法國化工專傢,呂佈蘭法的發明人。1742年12月6日生於伊瓦勒普雷,17歲入巴黎法蘭西學院,畢業後從醫並致力化工的研究。

  由於1756~1763年英、法的七年戰爭,法國十分缺缺純堿,1775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征求制堿的方法,呂佈蘭應征提出瞭以食鹽和硫酸為原料的制堿方法。1783年,法國科學院曾決定授予獎金,但終未頒發。1791年9月25日呂佈蘭獲該法的15年專利權。又因他是奧爾良公爵的醫生,公爵撥款20萬利弗,在巴黎附近聖但尼建廠。1793年公爵被法國革命黨人送上斷頭臺,工廠被沒收,制堿方法也被公開。但法國革命政府因急需堿,仍將工廠撥歸呂佈蘭經營,由於缺乏資金等困難,工廠未繼續生產。他晚年窮困潦倒,以致淪入救濟院中,終於在1806年1月16日於救濟院自殺身亡。

  繼法國之後,英國於1823年首先建立呂佈蘭法制堿工廠,此後歐洲各國用此法建廠者,接踵而起,使純堿工業突飛猛進。1825~1875的50年間,是呂佈蘭法極盛時期。1875年用此法生產的堿多達500kt,占全世界堿產量的95%。

  呂佈蘭法制堿工業的發展,帶動化學工業的興起,又奠定瞭近代化工設備的基礎。鑒於呂佈蘭對發展化學工業的巨大貢獻,1886年法國政府在巴黎建造瞭呂佈蘭銅像。(見純堿工業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