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與鹽(或礦物)的複分解過程。是一種以堿為浸取液的浸取過程。常用於礦石加工和無機鹽生產。有時也把聚合物遇堿分子量降低的過程稱為堿解。鹼性物質一般是鈉、鉀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以及鈣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等。這些堿類物質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

  以固體鹼性物質為反應劑在高溫狀態下對礦物、鹽類進行加工,以制取可溶性鹽類的堿解過程,又稱為鹼性焙燒。例如:由鉻鐵礦制取鉻酸鈉(見鉻鐵礦化學加工),由軟錳礦制取錳酸鉀(見錳礦化學加工))等。

  工業上常用燒堿或純堿的溶液為反應劑,並用蒸汽加熱使被加工的礦物或鹽類分解,而回收有用成分。例如:純堿法由硼礦制硼砂時,在蒸汽加熱下用純堿與硼礦反應,使硼礦分解成可溶性硼鹽和不溶性碳酸鈣,可予以分離(見硼礦化學加工)。又如濕法生產矽酸鈉時,把矽石粉和燒堿溶液加入加壓釜中,在高溫下反應,生成矽酸鈉。

  影響礦物或鹽類堿解率和堿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有:①溫度。提高反應溫度,則堿解速率加快。有時,為提高反應溫度,堿解過程應在加壓下進行。②粒度。固體顆粒度越小,則堿解率與堿解速率越高。③攪拌作用。增大攪拌強度能夠提高液-固相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使擴散阻力減小,從而提高堿解率和堿解速率。④配料比。堿液與固體礦物的配比越大,則兩相間相對速率越高,堿解率和堿解速率也會提高。⑤原料的性質和堿液的濃度。

  堿解過程一般在槽式反應器中進行,有時也采用塔式反應器,如攪拌槽式反應器、空氣鼓泡槽式反應器、板式浸取塔等。過程可以間歇地或連續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