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氣體(一般是空氣)濕度,是一種屬於熱、質傳遞過程的單元操作。在化工生產中,乾燥操作所用的熱氣流,在加熱前常須經過減濕處理,以提高熱能利用率;有些經過水冷的氣體,須經減濕處理,才能進入下一步過程。減濕與增濕的配合,常用於空氣調節。

  減濕常用的方法有:①吸附除濕。使氣體與固體吸附劑接觸,氣體所含水汽被吸附後,濕度降低。選擇適當吸附劑和操作流程,可將氣體的度濕降得很低。吸附劑經再生後迴圈使用。此法用於濕度較小而除濕要求較高高的場合。②吸收除濕。使濕氣體與某些水汽平衡分壓很低的液體接觸,氣體所含水汽被吸收而減濕。選擇適當的吸收劑,可得到濕度很低的氣體。吸收劑通常可以再生。常用的吸收劑有三甘醇(C6H14O4)、溴化鋰、濃硫酸等。③壓縮除濕。將氣體壓縮,因而提高瞭水汽分壓,相應提高瞭露點,然後予以冷卻,使水汽凝結而減濕。④冷卻除濕。濕氣體在間壁式換熱器中冷卻。當溫度降至露點以下時,部分水汽凝結成水或霜,從而使氣體減濕。根據所要求的減濕程度,冷卻劑可用冷卻水或各種冷凍鹽水(見載冷劑)。此種減濕方法通常用於空調器或其他類似裝置。這些裝置的優點是性能穩定,使用方便;缺點是設備費用及操作費用都較高,低溫時傳熱面結霜會使熱阻(見傳熱過程)增加。⑤升溫減濕。用間壁式換熱器將氣體加熱,使氣體相對濕度減小,可用於空氣調節、通風等場合。若不允許溫度升高,此法就不適用。⑥氣液直接接觸除濕。使氣體直接與溫度低於減濕後氣體露點的液體接觸,氣體所含水汽被部分冷凝進入液相,氣體得到減濕。此法雖不能得到濕度很低的氣體,但其操作費用很低,特別適用於大量氣體的減濕。在工業上,除掉減濕要求較高的場合外,一般應優先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