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國傢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物件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發展簡史 自自從產生國傢以來,就有瞭行政管理。但是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形成為一門學科。它經歷瞭以下三個發展時期:①傳統管理時期。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德國學者 L.von施泰因首先提出“行政學”一詞。1887年美國學者I.W.威爾遜發表瞭《行政學的研究》一文。1900年美國行政學傢F.J.古德諾提出政治與行政分離的主張。1926年美國學者L.D.懷特對行政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作瞭系統的論述,開始形成行政學的體系。早期行政學以研究政府行政效率和節省開支為目標,其內容包括: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實現組織系統化,工作方法程序化、機關事務計劃化、工作要求標準化等,以達到權責分明,追求實效。②科學管理時期。20~50年代由於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等理論和方法的不斷引進,行政管理學的內容不斷更新。許多行政學傢根據F.W.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采用把目標分解成若幹層次的小目標,並為實現每個目標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采用科學的辦事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各項行政工作也能象工業生產流水作業一樣,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行為科學的興起促使行政管理學轉向從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的角度對人的行為和心理因素以及人與周圍環境關系的研究,並註意激發人的積極因素。③系統管理時期。從50年代起,行政管理有許多新的發展。許多行政管理學傢把40年代以來出現的信息論、控制論、運籌學等理論和方法用來研究行政管理同時由於行政管理涉及面愈來愈廣,需要考慮的因素愈來愈多,需要把行政管理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

  行政管理的特點 ①一切行政活動都是直接或間接與國傢權力相聯系,以國傢權力為基礎的。②行政管理是根據國傢法律推行政務的組織活動。在執行中又能動地參與和影響國傢立法和政治決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種重要活動方式。③行政管理既管理社會的公共事務,又執行階級統治的政治職能。④行政管理要講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過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監督和改革等方式,最優地實現預定的國傢任務,並達到應有的社會效果。⑤行政管理是人類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的一個特定領域,有它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人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形成瞭一門指導國傢行政管理的學科──行政管理學。

  行政管理的類型 行政管理的主要類型有:①國民經濟管理。這是國傢行政機關對社會經濟生活所實行的管理。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財政金融、商業貿易以及環境保護和公用事業的管理。②文化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管理。③國防軍事管理。包括征兵、武裝力量建設、軍事科學研究、國防工程建設等管理。④公安司法行政管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邊防等管理,以及律師事務、公證事務、勞改獄政管理等。⑤民政管理。包括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和安置等管理。⑥外交事務管理。包括外交活動、對外經濟貿易、對外文化交流、國際旅遊活動等管理。

  行政管理的職能 從行政管理過程來看,它主要有4 項基本職能。①計劃。包括制定計劃、下達指示、作出決議、進行安排等。②組織。把已經確定的計劃和決策付諸實施。組織活動還包括對機構的設置、調整和有效運用,對人員的選拔、調配、培訓和考核。③協調。通過政策、法令和各種具體措施,不斷改善和調整組織之間、人員之間、活動之間的各種關系。使各項工作分工明確、配合密切、步調一致,以共同實現預定目標。④控制。即監督、檢查的職能。可以通過統計資料和實時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組織、財務等情況進行控制。

  發展趨勢 現代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是:①行政管理系統化。把行政管理看成是由許多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並有一定功能的各種要素或子系統所構成的總體系統。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統,就是通過設置合理的機構、配備適當的人員、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等管理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來組織各項行政活動,要求對行政管理活動作定量的系統分析,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和邏輯模型,通過分析和評價,選擇最優的行政管理方案。②行政決策科學化。行政決策是為履行國傢的行政管理職能而進行的決策活動。行政管理實踐中遇到的需要采取行動的問題,都要依靠行政決策提出解決辦法。行政決策體現國傢的意志和利益,不僅對行政組織內部具有約束力,而且對其管轄范圍內一切有關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都具有約束力。行政決策按層次級別可分為國傢決策、地方決策和基層決策,按決策性質可分為戰略決策、策略決策和戰術決策等。行政決策除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層進行決策外,還可設置專門的決策機構,集中一批有廣泛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配備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專門從事決策研究和政策分析。圖1為戰略級決策過程示意圖。圖中右上角的決策支持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算機、視聽設備、通信設備、事務處理設備等硬件系統,給決策者提供豐富的直覺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通過系統分析、運籌學、預測技術、行為科學等技術和方法形成軟件系統,給決策者以科學決策方法的全面支持。現代行政決策可采用各種決策分析方法,遵照科學決策程序進行(圖2)。③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優化。在預測方面有各種預測技術,如特爾斐法、趨勢法、時間序列法、回歸法、平滑法、彈性系數法等。決策方面有多目標決策、競爭性決策、層次分析法、群決策、模糊決策、隨機性決策等。控制和協調方面有計劃協調技術(PERT)、關鍵路線法 (CPM)等。分析和評價方面有系統分析、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靈敏度分析、風險分析等。④行政事務工作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機關行政事務工作實質上是信息的收集、處理、傳輸、存儲和更新。建立電子計算機網絡,建立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在線信息處理,是機關管理現代化和自動化的主要方向。

  

參考書目

 夏書章主編:《行政管理學》,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