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熱性的工具鋼,又稱高速工具鋼或鋒鋼。高速鋼是美國的F.W.泰勒和M.懷特於1898年創制的。高速鋼的工藝性能好,強度和韌性配合好,因此主要用來製造複雜的薄刃和耐衝擊的金屬切削刀具,也可製造高溫軸承和冷擠壓模具等。除用熔煉方法生產的高速鋼外,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出現瞭粉末冶金高速鋼,它的優點是避免瞭熔煉法生產所造成的碳化物偏析而引起機械性能降低和熱處理變形。

  種類 高速鋼是一種復雜的鋼種,含碳量一般在0.70~1.65%之間。含合金元素量較多,總量可達10~25%。按所含合金元素不同可分為:①鎢系高速鋼(含鎢9~18%);②鎢鉬系高速鋼(含鎢5~12%,含鉬2~6%);③高鉬系高速鋼(含鎢0~2%,含鉬5~10%);④釩高速鋼,按含釩量的不同又分一般含釩量(含釩1~2%)和高含釩量(含釩2.5~5%)的高速鋼;⑤鈷高速鋼(含鈷5~10%)。按用途不同高速鋼又可分為通用型和特殊用途兩種。①通用型高速鋼:主要用於制造切削硬度HB≤300的金屬材料的切削刀具(如鉆頭、絲錐、鋸條)和精密刀具(如滾刀、插齒刀、拉刀),常用的鋼號有W18Cr4V、W6Mo5Cr4V2等。②特殊用途高速鋼:包括鈷高速鋼和超硬型高速鋼(硬度HRC68~70),主要用於制造切削難加工金屬(如高溫合金、鈦合金和高強鋼等)的刀具,常用的鋼號有W12Cr4V5Co5、W2Mo9Cr4VCo8等。

  性能 用高速鋼制造切削工具,除因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足夠的韌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具有紅硬性。紅硬性是指刀具在高速切削時,刀刃在紅熱狀態下抵抗軟化的能力。一種衡量紅硬性的方法是先把鋼加熱至580~650℃,保溫1小時,然後冷卻,這樣反復4次後測量其硬度值。

  高速鋼的淬火溫度一般均接近鋼的熔點,如鎢系高速鋼為1210~1240℃,高鉬系高速鋼為1180~1210℃。淬火後一般需在540~560℃之間回火3次。提高淬火溫度可以增加鋼的紅硬性。為瞭提高高速鋼刀具的使用壽命,可對其表面進行強化處理,如低溫氰化、氮化、硫氮共滲等。

參考書目

 肖紀美:《高速鋼的金屬學問題》,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