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口系統的特徵和規律對未來人口數量、構成等方面的發展趨勢進行估算。人口預測為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重要資訊,預測的結果可以指明經濟發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藉以幫助制訂正確的政策。人口預測始於1696年,當時英國社會學傢G.金使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對英國未來600年的人口發展進行瞭粗略的計算,雖然這一結果與以後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但他的思想卻對後人的工作很有啟發。19世紀以來,隨著人口資料的積累和統計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口預測方法也日趨完善。現代常用的方法大致可歸歸納為趨勢法和因子分析法兩類。

  趨勢法 根據過去人口數量的統計數據,可推算出一條人口發展函數曲線,並假設今後人口的變化趨勢仍按同樣的函數曲線發展,即可估算未來人口的數量。常用的人口發展函數有:幾何發展函數

,指數發展函數 ,修正指數發展函數 ,勞捷斯蒂曲線 ,岡培茲曲線 。在這些函數中, t表示時間,單位為年, t年人口數, 為預測基年的人口數, r為人口自然增長率, ab、c均為常數,可由過去人口數量變化的統計資料求得。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利用某一確定的數學函數為基礎,因此又稱數學方法。

  因子分析法 這是現代廣泛應用的一種預測法。它要求所研究的人口具有較詳細的統計數據,如按年齡和性別的人口數、生育率、死亡率等方面的資料。在進行城鄉人口預測和地區性人口預測時,還需要取得人口遷移的有關信息。根據這些數據,可對生育率、死亡率未來的變化作出估計,進一步預測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因子分析法所使用的數學模型可以是確定型的,也可以是概率型的,並可結合特殊需要進行預測計算,如經濟人口預測、人才預測等。人口預測模型可以是連續型的,也可以是離散型的。一般為瞭便於在電子計算機上運行並與人口統計的口徑相一致,往往采用離散型的人口預測模型。

  

參考書目

 United Nations:Population Projecti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Budapest, Hungary,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