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野生鳥獸的活動。遠古人類把狩獵作為獲得生活資料的基本手段之一。私有制產生後,狩獵又曾成為統治者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到瞭近代,狩獵除仍是人們獲取某些食品、毛皮用品、藥材和工藝品的來源之外,已發展成為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同時,狩獵對控制害鳥和害獸也有一定作用。此外,將長期以來,由於狩獵過度,特別是商業性狩獵活動的過度發展,森林、草原遭到破壞,野生動物資源不斷減少,加上缺乏合理的經營管理,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滅種或瀕臨絕滅。為此,自15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相繼制制定森林法、狩獵法、建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野生動物資源。20世紀初,國際性自然保護組織成立,各國也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強瞭對狩獵的經營管理,但違法捕殺野生動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獵區和獵場 狩獵用地可根據自然地理特點,劃成獵區,獵區下再劃分各種獵場。獵場是狩獵活動的場所,根據自然景觀有林地獵場、草原獵場等。由於隱蔽條件、食物條件和可獵動物多少的差別,獵場又分優、中、劣不同等級。

  獵期是捕獵動物最適宜的時期,往往根據某種動物的生物學特點和經濟條件決定,如毛皮動物的獵期在毛皮成熟季節,肉用動物的獵期在膘肥最好時期等。所有動物的獵期都應規定在非繁殖季節。獵取動物的數量以不超過種群的繁殖能力為度。

  獵前準備 獵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各項。

  尋找 根據動物棲息環境和遺留痕跡發現動物的一種方法。痕跡包括足跡、糞便、尿跡、食殘物、臥跡、浴場和巢、洞、穴等。其中以足跡和糞便最為重要,可據以判斷動物的種類、數量和去向。有經驗的獵人甚至能判斷動物的雌、雄、成、幼,經過的時間和行走的狀態。獸類的單個足跡稱單跡;四足的足跡稱跡組;許多跡組連成足跡鏈,在狩獵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隱蔽 人避開鳥獸視線、聽覺和嗅覺的躲藏方法。隱蔽在草木等物體後面或隱蔽在挖的坑、搭的棚裡,等鳥獸靠近時再獵取的稱視覺隱蔽。穿著柔軟材料制成的服裝、避免發出各種聲音的,稱聽覺隱蔽。獵前禁用香皂、香脂或其他有氣味的東西,並在下風方向接近動物的,則稱嗅覺隱蔽。

  偽裝 采取各種手段改變人或物體的原來形狀。使鳥獸不易發覺的方法。偽裝可和隱蔽結合使用。大多數鳥獸沒有辨別顏色的能力,也記不住物體的形狀。因此隻要靜止不動,不易為動物發覺。接近動物時,若獵人活動被動物察覺,可模擬發出類似聲響,造成動物的錯覺,稱為聲音偽裝。

  引誘 利用誘餌或其他手段吸引動物到一定地方加以獵取的方法。引誘可分食餌、嗅覺、視覺和聽覺引誘。如用肉塊引誘狼;用白菜、食鹽引誘鹿;雌獸的尿能引誘雄獸;用紅佈可引誘猞猁;用幼狍的叫聲可引誘成狍等。幾種引誘是相互聯系的。如用食餌同時有視覺引誘和聽覺引誘,作用效果更好。

  狩獵方法及獵具 狩獵方法與獵物的種類、大小、習性,獵人的愛好,以及氣候、地形等條件有關。每種狩獵方法要有相應的獵具。在狩獵中嚴禁使用地槍、毒藥、炸藥、自動武器、殲滅性圍獵、火攻、揀蛋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或危及人、畜安全的方法和獵具。常用的獵法、獵具如下述。

  槍獵法 對大、中型鳥獸常用獵槍進行狩獵。有3種形式:①伏獵(待獵),是在獵前選擇好動物經常通過或活動與覓食的地方,進行適當的隱蔽和偽裝,等待動物走近時加以獵捕。②巡行獵(遛圍),是獵人沿著足跡尋找或采取一定的搜索方法,發現動物進行獵捕。③圍獵,是幾個射手埋伏在動物可能通過的地點,另一部分人由遠處向射手埋伏地點哄趕動物,使射手乘機獵捕。

  獵槍有供獵捕野生鳥獸使用的霰彈槍和部分專用膛線槍(來復線槍、步槍)。按槍管數分單管槍、雙管槍、三管槍和四管槍;按射擊次數分單發槍和連發槍;按擊錘位置分明機槍和暗機槍;按槍管配置分平式槍和立式槍等。註射槍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明的,它將裝有藥物的註射子彈用槍發射出去,命中動物後,使藥物註射到動物體內,達到捕捉、保定或治療的目的。在註射子彈中還可裝上無線電信號發生器,便於在野外用接收機尋找獵獲物。中國現有氣瓶型短註射槍和火藥型長註射槍(圖1)。拋網槍是用3個槍管成一定角度配置的槍,可將網拋射出去捕捉活的鳥類。火箭網是用3個小型火箭,可將大型網拋開,捕捉成群鳥類用(圖2)。

  網獵法 獵網有大有小,大型網可捕捉中、大型獸類,小型網可捕捉小型鳥類。分為擋網、張網、粘網、翻網等。

  套獵法 大型套用細鋼絲制成,能獵捕狍子、野豬等。小型套用鐵絲、棉、棕、麻繩制作,能獵捕野兔、野雞等。套子分簡單套、吊套、過河套、洞口套等。

  夾獵法 有鐵絲夾和踩夾兩類。鐵絲夾用於捕捉鼠類和小型鳥類,踩夾用於捕捉大型動物。踩夾由夾座、弓形板、彈簧、鉤機和踏板組成,動物踩到踏板即被夾住捕獲。使用踩夾時,需要掩埋和偽裝。

  窖獵法 又稱陷阱獵。用以獵捕大型動物。窖多為長、寬、深都是2.7米的坑(俗稱方八尺),上面加上封蓋,動物踏上後,陷入窖內被捕。窖獵法因封蓋不同,又分成掰子窖、斷梁窖、趟子窖等。趟子窖在窖的兩側用樹枝等擋成很長的墻狀障礙物,迫使動物從窖口處通過而被捕獲。

  碓和壓拍子獵法 碓(圖3)是在倒木上支設壓杠(圓木),用支棍、挑桿、拉繩、滾棍、橋葉等支設起來。當動物跳上倒木、觸動橋葉時壓杠落下,即被捕獲。東北林區長期用它捕捉鼠類、黃鼬等,效果很好。壓拍子是用一塊50~60厘米的方板(木板、石板均可),用三節棍支起來,三節棍上放誘餌,動物取食誘餌觸動三節棍時被捕。

  籠和箱獵法 大型籠和箱可獵捕黑熊、虎等。小型籠箱可獵捕鼠類、黃鼬。籠和箱一般為長方體或圓筒狀,一端或兩端設落門,內有踏板控制,用誘餌引誘動物進入籠內捕獲。

  圈獵法 在地上用木桿圍成柵欄狀的圈。大型圈設活門,用趟線控制,內放誘餌或動物引誘,鹿、狍等動物進入圈內,觸動趟線,活門落下而被捕獲。小型圈在圈周留缺口,缺口處設套,可捕捉麝等。

  犬獵法 用獵犬配合或單用獵犬進行狩獵的方法。獵犬嗅覺、聽覺、視覺非常發達,在狩獵中幫助獵人發現、控制或引誘動物,加以獵捕。獵犬有響導犬、狙擊犬、追逐犬、查穴犬等。響導犬善於搜索野雞、野鴨,發現後用特定的站立姿勢指示獵物所在位置。待獵人趕到後,沖出驚起獵物,使獵人有準備地射擊。狙擊犬追蹤、控制野豬、熊等,使獵人趕到時加以捕殺。

  獵禽獵法 馴養金、蒼鷹、雀鷹等猛禽的幼雛,晝用活動的假屍引誘它去捕捉,熟練後帶到野外使用。

  狩獵事業管理 中國狩獵事業的總方針是“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經營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指出要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對珍貴動物的保護管理。應加保護的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分2類:第1類有大熊貓、虎、白鰭豚、河貍、黑頸鶴、朱鹮、儒艮等86種稀有或特有的動物,規定嚴禁獵捕,並在其主要棲息地、繁殖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第2類有紫貂、麝、金雞、綠孔雀、蟒蛇等動物,規定禁止獵捕,有特殊需要獵捕時,需經中央或省級林業部門批準。可獵動物的獸類有屬於食肉目、偶蹄目、兔形目和嚙齒目的狼、狐、貉、香鼠、黃鼬、狍、華南兔等;鳥類有雁形目的斑嘴鴨、赤麻鴨,雞形目的雉雞、石雞,行鳥形目的鷸,鴿形目的山斑鳩,雀形目的鐵爪等。

  中國的狩獵事業由林業部統一領導管理,並已成立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青海、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省(自治區)還成立野生動物管理機構,頒佈瞭狩獵事業管理辦法。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圍內保護生物資源;該組織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委托起草的“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旨在通過國際貿易上的保護措施、保護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其他國際性組織還有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宗旨是協助世界各國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瀕危物種的研究。國際漁獵保護協會則既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又組織合理的獵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