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昆蟲綱虱目(Anoplura)和食毛目(Mallophaga)所屬各種虱類寄生所引起的疾病。寄生部位在傢畜體表,或叮咬吸吮血液,或以毛、羽和皮屑為食料。大量寄生時可發生劇癢引起皮膚破損和脫毛;患畜消瘦、發育不良、生產性能降低。虱寄生還可傳播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虱為永久性體外寄生蟲,終生不離開宿主;一旦離開,幾天內即死亡。各種虱各有其固有的宿主,對寄生部位也有選擇性。虱體長0.5~5毫米,分頭、胸、腹3部。頭部上方有有1對觸角,無眼或已退化,下方有口器。胸部有3對足,足上有堅強的爪;腹部寬於胸部,分節;雌虱末端有缺口,雄虱末端鈍圓。虱目的虱其頭部較胸部窄,口器為刺吸型,以動物血液為食物,如馬(驢)血虱(Haematopinus asini)、牛血虱(H.eurysternus)和豬血虱(H.suis)等(見彩圖)。食毛目的頭部較胸部寬,口器為咀嚼型,不吸血,以被毛、羽和皮屑等為食物,有馬毛虱(Damalinia equi)、牛毛虱(D.bovis)、綿羊毛虱(D.ovis)和山羊毛虱(D.caprae),以及雞廣幅長羽虱(Lipeurus heterographus)和雞羽虱(Menopon gallinae)等。不完全變態。雄虱交配後死亡;雌虱在產卵的同時分泌一種粘性物質,把蟲卵粘膠於傢畜的被毛或羽毛上,產卵後死亡。一般經1~2周孵出稚蟲,即可吸血,經3次蛻皮後變為成蟲。整個發育周期為3~4周。一般秋冬季節寄生嚴重,夏季減少。

豬虱

  虱寄生是接觸傳染。防制措施在於加強飼養管理和保持畜體清潔衛生。常用的措施有經常刷拭被毛,避免畜舍過份擁擠,定期進行畜舍和用具消毒,以及用滅虱藥物消滅患畜體表蟲體等。用0.5~1%敵百蟲水溶液噴灑或藥浴效果良好。防治雞羽虱可在沙灰中加入1/5比例的硫磺,進行沙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