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科( Cornaceae)棶木屬落葉小喬木。果肉供藥用,稱山萸肉或萸肉,花、果可供觀賞。中國、日本、朝鮮都有分佈。中國產於浙江、河南、安徽、山東、山西、陝西、四川等省。株高3~7米,樹皮淡褐色,小枝粉綠色。單葉對生,卵形或長橢圓形,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花黃色,春季先葉開放,傘形花序,腋生(見圖)。核果長橢圓形,成熟後紅色,光滑無毛。種子也呈長橢圓形。喜溫暖和濕潤氣候,以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栽培時先在秋季採收成熟果實,剝去果肉,洗淨種子,用濕砂層積處理理法促使種胚後熟,以利發芽。第2年3~4月將處理過的種子條播,行距24~30厘米。出苗後培育1~2年,待苗高30~50厘米時,於冬季移栽,株行距2.5×2.5米。定植4年後開花結果,20~50年為結果盛期,能持續結果100多年。幼樹高至1米時,於冬季進行整形,使形成良好的樹冠。成年樹每年整枝修剪1次,以利通風透光、多結果。病蟲害有灰色膏藥病和蛀果蛾、木橑尺蠖等。9~10月間果實轉紅色時及時采收,剝取果肉;也可用文火烘焙至果皮膨脹,待稍冷後去果核,將果肉曬幹或烘幹。山萸肉作中藥功能為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可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小便頻數等。果實含莫羅忍冬苷、7-0-甲基莫羅忍冬苷、當藥苷及番木鱉苷,此外尚有熊果酸、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皂苷等。藥理試驗證明有明顯的利尿、降壓、抑菌作用。

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