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Leguminosae)香豌豆屬(Lathyrus)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又名香豌豆。糧食、飼草和綠肥兼用作物。本屬約有200種,多數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地區,見於中國的野生種約有30種。多數為多年生,主要分佈在東北、內蒙古、華北和西北等地。其中作綠肥栽培的有以下兩種。

  普通山黧豆(L.sativus) 又名栽培培山黧豆,一年生草本。分佈於甘肅、陜西、新疆、青海、雲南等地。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聯等國,以及南歐、北美與非洲部分地區也有種植。主根入土深達110厘米,側根較多。側枝生長迅速,每株可多達4~10枝,呈叢狀斜升。莖高40~90厘米,四棱。羽狀復葉,小葉1~3對,披針形或線形。頂端具卷須1~3個,葉柄有窄翅。花大,單生,白或藍色(見圖)。莢果微扁,具翅,含種子3~5粒,種子楔形或近圓形,乳白色或棕色,千粒重155~185克。較耐旱、耐瘠,除重粘土外,砂土至粘性土均可生長。不耐澇漬。西北地區3~8月均可播種,每公頃播種量75~135千克可收鮮草15~22.5噸,留種栽培每公頃播45~60千克收種後的茬地較肥,常與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輪作。盛花期幹草含氮2.27~4.77%,磷酸0.63~1.06%,氧化鉀1.22~3.18%。

  扁莢山黧豆(L.cicera)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四川、江蘇省作冬季綠肥栽培,生長良好,耐旱,生長較快,株高60~100厘米。盛花期收割鮮草每公頃15~45噸。鮮草含氮0.53%,磷酸0.22%,氧化鉀0.42%,對後作有增產效果。

  有些山黧豆的種子含有毒物質β-草酰氨基丙氨酸,食用或飼用時必須嚴格脫毒處理,以免引起人、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