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潮濕地區高大茂密而常綠的森林類型。由無禦寒、無抗旱能力的樹種組成,喬木種類非常豐富,層次多而界限不明,沒有明顯的優勢種。喬木具板狀根、支柱根、氣生根和老莖生花現象(見彩圖)。層間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發達,並有絞殺植物(是一些具粗大纏藤和氣生根發達的樹種,常纏繞或包卷支持它的樹木,將其絞殺至死)。

  分佈 熱帶雨林主要分佈於南美洲亞馬遜河穀盆地,非洲剛果盆地,亞洲馬來半島及其其附近地區,澳大利亞東北部及太平洋群島。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臺灣南部、海南島、廣西臨海的十萬大山、滇東南河口、西雙版納及西藏東南部等迎風坡面的丘陵低地、山麓或溝谷等的水分充沛地段。

板狀根 民族畫報稿

老莖生花

氣生根

  環境 典型熱帶雨林分佈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在25~26℃之間,月均溫差1~6℃,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8℃以上,而最高溫度很少超過36℃。年降雨量約2000~4000毫米,局部超過10000毫米,無明顯旱季,相對濕度常達90%以上。與世界雨林相比,中國雨林分佈地區的溫度較低,且變幅較大,年平均溫度隨緯度北移為22~26℃,最冷月平均溫度低至15~18℃;年降雨量為2000~3000毫米,最高可達5000~6000毫米。土壤主要為磚紅壤。但在熱帶雨林下,物質循環旺盛,凋落物腐殖化和礦化迅速,因而枯落物層很薄,不足以蓋滿地表。

  組成 中國熱帶雨林為東南亞雨林的北延部分,由於緯度偏北,並受季風的影響,上層樹種表現出幹濕季節的變化。也具有異常豐富的植物種和一切熱帶雨林的特征,但熱帶雨林的特有科如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和玉蕊科(Lecythid-aceae)的屬種偏少。如龍腦香科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約有25屬400種,而在中國隻有5屬12種。常見的還有番荔枝科(Annonaceae)、藤黃科(Gottiferae)、梧桐科(St-erculiaceae)、大戟科(Ephor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桑科(Moraceae)、橄欖科(Burseraceae)、楝科(Meliaceae)、無患子科(Sapindaceae)等科樹種,但株數很少,沒有達到優勢地位。在特殊地形、土壤(如沙土、沼澤)及較高水位的地段,也出現有單優勢種熱帶雨林。

  結構 喬木可分為3~4層,但層次界限不大明顯。第一層樹冠斷續分佈,高約30~40米,其中有高50~60米的巨樹;樹幹圓柱狀,皮薄、平滑、色淺,隻在近樹梢處才分枝。第二層樹冠密接,枝葉茂盛,呈暗綠色。第三層樹冠連續,株數最多。林下灌木和草本很少,主要是喬木樹種的幼苗和幼樹。層間植物很發達,木質藤本徑粗可達20~30厘米,如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買麻藤(Gnetum montanum)、黃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白藤(Calamus tetradatylus)等,並有附生植物如天南星科的麒麟葉(Epipremnum pinnatum)和蜈蚣藤(Pothos repens)等,常攀援至大樹頂端,有時從樹冠高處回伸至地面,或穿插於上層喬木之間。樹幹與枝葉上的附生植物種類很多,除藻類、苔蘚、地衣外,常見的多為蘭科的種類,如臺灣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a)極為顯著;蕨類植物如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崖薑(Pseudodrynariacoronans)等。中、上層喬木普遍具有從幹基呈輻射狀伸出的高而寬大的板狀根,如番龍眼(Pometia tomentosa)、蝴蝶樹(Heritiera parvifolia)等;有的具有支柱根如大花五椏果(Dillenia turbinata)。絞殺植物常見的有榕樹(Ficus micro)等和五加科的一些種類。老莖生花現象多見於中、下層的樹種如青果榕(F.variegatavar.chlorocarpa)、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等。林中常見有楝科、無患子科和豆科等復葉植物。“滴水葉尖”植物也偶有發現。由此可見中國熱帶雨林仍然具有東南亞典型熱帶雨林的特征。

  演替 熱帶雨林的次生演替主要由人類經濟活動所引起,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方式是“刀耕火種”。天然林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其組成結構,常出現由速生陽性樹種如血桐屬(Macaraga)或野桐屬(Mallothus)等形成單優勢並有多種藤本植物的茂密叢林。以後逐漸被耐蔭種類取代,沿著進展演替方向發展,在組成結構外貌上形成與原生熱帶雨林相似的群落。在毀林墾殖撩荒後,最初出現草叢繼以灌叢等的演替階段。如加強放牧和反復火燒,便會退化為相當穩定的禾草草叢,成為偏途演替頂極群落。

  利用 熱帶雨林生長迅速,生產力和空間利用率均高,林木蓄集量和生物量大,但木材出材率低。珍貴用材有坡壘、青皮、荔枝、海南油丹(Alseodaphne haina nensis)、油楠(Sindora glabra)、蝴蝶樹、胭脂木(Artocarpus tokinensis)紫荊木(Madhuca suquincuncialis)等。藥用植物有益智(Acpinia oxyphylla)、砂仁(Amomum villosum)、巴戟(Morinda officinalis)等。珍貴動物有亞洲象(Elephas maximus)、長臂猿(H-ylobates concolor)雙角犀鳥(Buceros bicornis)等。

  展望 中國熱帶雨林多為次生類型,與東南亞熱帶雨林很相似,具有高溫潮濕的環境特點,引種和發展東南亞或其他熱帶地區的經濟植物有很大意義。中國熱帶地區地處熱帶北緣,在濕潤地區宜發展橡膠樹、咖啡等;在偏幹的地區宜發展油棕、劍麻等。熱帶珍貴木材及纖維、藥材、藤條等也可發展。中國熱帶雨林殘留很少,應作為基因資源,加強保護和研究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