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由反錄病毒科(Retroviridae)腫瘤病毒亞科(Oncovirinae) C型腫瘤病毒屬(OncovirusC)中的禽白血病/肉瘤群或禽RNA腫瘤病毒引起的造血系統腫瘤疾病。包括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成紅細胞性白血病、成髓細胞性白血病(髓細胞瘤病)、肉瘤和骨質石化病等疾病種類。主要侵害雞。尤以由禽白血病/肉瘤群病毒感染的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LL)最為重要(其他類型的白血病或腫瘤通常發生較少)。該病即俗稱的“大大肝病”,又名內臟型淋巴瘤病,是一種惡性腫瘤病(癌)。其特征是雞群逐漸發病,在法氏囊中產生腫瘤,然後轉移到許多別的內臟器官特別是肝、脾、骨中去,肝常呈腫大。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生,但僅在雞接近性成熟時才表現臨診癥狀。病的分佈是世界性的。死亡率雖一般不超過5~6%,但由於其對雞生長發育和產蛋量的影響,能造成相當可觀的經濟損失。病毒能經蛋傳遞,對雞的育種工作也是巨大威脅。

  本病早在1868年就被發現,但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期間內一直和雞的另一個由皰疹病毒引起的腫瘤病即馬立克氏病混淆,直到1967年左右才徹底弄清這兩種腫瘤在病理組織學上的差別。根據病雞的年齡、雞群的發病經過、死亡率、肉眼病變,包括外周神經和神經節的病變(後者發生於馬立克氏病,而本病則沒有)和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可作出初診。確診須借助於實驗室診斷,包括病毒的分離和鑒定。至今尚無藥物可以治療,也無疫苗可供免疫。為防止通過雞蛋傳播本病,預防措施之一是切斷它的垂直傳遞,建立無本病的核心種雞群。這種措施也可有條件地應用於商品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