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形科(Umbelliferae)旱芹屬二年生草本。又名旱芹、藥芹。以葉柄作為蔬菜食用。原產地中海沿岸的沼澤地帶。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已作為藥材和香料利用,並較早地在地中海沿岸栽培,後漸東移。古希臘名為S-elinon。中國《爾雅》有“芹,楚葵也”,《齊民要術》有關於芹菜栽培技術的記載,所指多屬水芹(Oenanthejavanica)。直至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才有旱芹和水芹之分。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

  形態和類型 芹菜株高60~90厘米,側根發達,多分佈在土壤表層,葉著生在短縮莖上,葉柄基部有分生組織,能逐漸伸長。葉柄中有許多縱向的維管束。維管束間及內側為薄壁細胞,外包厚壁細胞,在接近表皮處分佈厚角細胞。優良品種或環境條件適宜時,厚角細胞不發達,粗筋少,食用品質優良。葉柄內薄壁細胞裂開會導致空心,影響品質。莖綠、淺綠或白色,少數品種並帶有紫色。葉為二回羽狀全裂葉,有光澤,也可食用。復傘形花序。由10~18個小傘形花序組成。雙懸果,含種子2粒,千粒重0.35~0.5克。染色體數2n=22。

  芹菜按葉柄形態可分為細柄種及寬柄種兩類,前者葉柄細長,生長健壯,適於密植,易栽培,生育期一般較寬柄者為短。由於中國普遍栽培,通稱“本芹”(見圖)。河北宣化、山東濰縣、四川成都、貴州貴陽、內蒙古集寧為本芹著名產地。寬柄種多由歐美引入,葉柄寬厚,肉質脆嫩,外形光滑,品質優良,但在冷涼氣候下栽培較難,通稱“洋芹”。“本芹”按葉柄顏色又可分為綠色種及白色種。綠色種植株高大強健;白色種植株較矮小,但食用品質好,宜於軟化栽培。除葉用種外,尚有根芹菜(A.graveolens var.rapaceum),根肥大而圓,中國很少栽培。

  栽培 芹菜為半耐寒性蔬菜,不喜高溫。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15~20℃,一般播種後7~15天出苗,植株生長適溫白天20~22℃,夜間13~18℃;幼苗可忍耐-4~-5℃的低溫。在中國長江流域可安全過冬。低溫和長日照是芹菜完成階段發育的重要條件,幼苗在2~5℃時經20天以上可通過春化階段,然後很快抽薹。營養生長期不耐強光。喜濕潤,耐旱力弱,在輕質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由於種子小,生長期長,多行育苗移栽。但也有直播的。中國各地都在春、夏至秋季播種育苗。收獲優質大株的多采用單株栽植;收獲中小短齡株則采用叢栽,畝栽3~4萬叢,每叢2~4株。寬柄芹菜在生長中後期隨植株生長進行培土,可促使葉柄軟化,品質柔嫩可口。從播種到收獲約需100~140天。中國北方除在露地栽培外,還可在溫室、陽畦和塑料薄膜棚中栽培。利用陽畦假植貯藏、菜窖短期貯藏和田間短期埋藏,使葉柄大部分凍結,有利久藏和保持品質鮮嫩。食用前應在無光條件下使受凍芹菜逐漸解凍,恢復原有鮮態。

  芹菜的常見病害有軟腐病、斑枯病、斑點病;害蟲有蚜蟲等。

  用途 芹菜含芳香油、蛋白質、無機鹽和豐富的維生素。葉用芹含維生素C較多,根用芹的含量略少,礦物鹽和纖維素較豐富。除作蔬菜外,中醫學上有止血、益氣、利尿、降血壓等功能。果實中的芳香油經蒸餾提煉後可用作調合香精的原料。(見彩圖)

水芹 上海農展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