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植物體上剪取的姿色優美或具芳香的花枝、果枝或葉枝。作花卉裝飾。

  發展概況 原始社會人們就有採擷花朵、枝、葉來裝飾自身的行為。中國在佛教鼎盛的唐代,寺廟中已用瓶插荷花作供品。明代袁宏道著《瓶史》(1599)對插花的選材、造型,容器的形狀、質地、色彩與花材的關係,瓶花與放置環境的協調等均有論述,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切花技藝專著,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它對日本插花藝術理論的創立與發展也有有很大影響。荷花瓶插在唐代隨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後,由日本僧人逐漸發展成為日本式的插花藝術,以選材嚴格,造型講究,著重於形象與寓意而著稱於世。西方國傢早期的切花應用多是取大束切花插瓶,或用繩索把花朵枝葉串編起來,懸掛在墻面、門廊或窗框等處作為裝飾。選材不拘,花朵繁多,色彩艷麗,是其特色。現在的花籃、花圈及切花桌飾、墻飾等,就由此演變而來。中國在清代已出現用切花制作的“四季花籃”。20世紀20~3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傳入,切花及用其制作的花束、花籃及花圈等,也逐漸流行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中。

  類別 根據使用時的狀況,切花可分為兩類:①鮮切花。一般為花枝硬挺、花美色鮮或具芳香、切枝水養可維持較長時間的觀花種類,如菊花、雜種香水月季、唐菖蒲、鬱金香、小蒼蘭等。觀葉的種類則有文竹、假葉樹屬、蘇鐵及蕨類植物等。②幹切花。一般為花枝切下後經幹燥或人工著色處理,能長期保持花朵姿色的種類,如翠菊、千日紅、銀苞菊、各種蕨類的葉、禾草類的穗或葉、松柏枝葉及球果以及蘇鐵、櫟類、廣玉蘭的葉片等。

  分級包裝和保鮮 精確的分級及科學的包裝是國際市場上對切花商品的普遍要求。切花常以花枝長短、粗細和花頭大小分級,分級後的切花,屬中小朵類別的以5或10枝為1束,5~10束為單位,豎立排放入帶通氣孔的硬紙箱內,每束均襯有透氣軟紙,外套塑料袋。花枝飽含水分,但不應附有可見水滴。名貴和大朵切花的每一花枝用膠紙帶固定於盒底硬襯上,基部插入具彈性小孔蓋的小水瓶中,可保持運輸期間的鮮挺。除經保鮮貯藏者外,從采收、包裝經運輸到達目的地,以1~2天完成為宜。常用的貯藏溫度為1~4℃,相對濕度為60%。據試驗,將蕾期香石竹切花切口用藥液處理後裝入塑料袋,充以二氧化碳或氮氣,貯於冷涼環境中,數月後取出並促使花朵開放後投入市場,其費用遠低於在寒冷季節栽培所需的費用。

  應用 插花是應用最多且較為精致的一種花卉裝飾。藝術的插花造型選材不可繁雜,以1~3種為適,但花朵的形狀、大小和色彩要有一定變化。大致可分自然式、盆景式(見盆景)和整形式3種(圖1、圖2)。當品種單一,色彩相似時,可利用花朵大小之差,使其聚散得體,形象生動。花形雖相似但色彩對比強烈時,宜選色彩能與花色相呼應的容器。奇特的花枝還可用最簡單的陪襯,並配合燈光投影,以充分突出其特點。為延長插花的觀賞時間,可采用灼燒切口、水中剪取花枝,或敲裂木本切花枝條基部等方法處理,以促進吸水。此外,對花色絢麗,持久性較好的切花種類,還可用細鐵絲編紮制作花籃(圖3),選用不易枯萎的切花,將較短小的枝葉、花草先紮在小竹簽上,然後插入草環以編組成花圈;或用較小的花環將切花以美麗的圖案形狀置於宴會桌上或墻頭組成桌飾(圖4)或墻飾,以及制造各種大、中型的或微 型的串花造型等。

\ n

  發展趨勢 日益便利的交通條件已使切花生產可不受產銷距離的限制,因而適地適花,以便充分發揮產區自然環境和技術設備條件的優勢,已成為現代切花生產發展的基本趨勢。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不僅可以防止由病毒引起的品種退化,而且可在短期內獲取大量規格一致的優良苗株,從而有力地促進瞭切花栽培的大規模工廠化。用單一品種進行集中大規模生產時,利用計算機程序控制水、肥、溫、光、氣等環境因子,使用機械設備完成土壤消毒、播種、扦插、配制基質、栽苗、防治病蟲害及采收花枝等作業項目,將使世界切花經營的產量、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