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飼養標準將各種飼料包括添加劑,按一定配方混合均勻製備而成。營養全面,使用方便,有利於促進飼養業的集約化生產。

  配合飼料生產肇始於20世紀初。50年代以後,由於對傢畜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瞭解日益確切,加以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等被作為添加劑納入飼料領域,配合飼料的生產突飛猛進。它的應用先在歐美普及,並很快推廣到亞洲和其他地方。

  配合飼料除按飼喂物件分類外,還可按基本類型分為為下列4類。

  添加劑預混料 由多種飼料添加劑加上載體或稀釋劑按配方制成的均勻混合物。它的專業化生產可以簡化配制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其基本原料添加劑大體可分為營養性和非營養性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類、微量元素類、必需氨基酸類等;後者包括促生長添加物如抗生素等,保護性添加物如抗氧化劑、防黴劑、抗蟲劑等,抗病藥品如抗球蟲藥等以及其他激素、酶制劑和著色劑等。添加劑中除含上述活性成分外,也包含一定量的載體或稀釋物。由一類飼料添加劑配制而成的稱單項添加劑預混料,如維生素預混料、微量元素預混料;由幾類飼料添加劑配制而成的稱綜合添加劑預混料或簡稱添加劑預混料。

  飼料添加劑或添加劑預混料中的載體,是一種能接受和承載粉狀活性成分的可食性物料,表面粗糙或具有小孔洞。常用的載體為粗小麥粉、麩皮、稻殼粉、玉米芯粉、石灰石粉等。稀釋劑也是可食性物料,但不要求表面粗糙或有小孔洞。二者的作用都在於擴大體積和有利於混合均勻。

  飼料添加劑或添加劑預混料的制作工藝標準如下:①粒度。指活性成分、飼料添加劑、載體、稀釋劑等顆粒的直徑。美國按標準篩量度,以1平方英寸(6.45平方厘米)篩網上的網眼或目數計算,目越多、顆粒越小。歐洲國傢則用毫米或微米計算。如粒度為18目(1000微米)時,1克比重為1的物料有1530個顆粒;當粒度為325目(44微米)時,1克比重為1的物料有1560萬個顆粒,兩者相差1萬倍。活性成分的配比越小、顆粒就應越小,才能滿足配料的顆粒數。②容重。也是影響均勻度的因素。由於不同物料存在容量差距而易產生分層現象,要選用合適的載體或稀釋劑加以調整,才能達到混合均勻。③靜電現象。幹燥的粉狀物料微粒常帶有靜電荷,產生吸附作用,以致攪拌時活性成分會附著在混拌機或輸送設備表面而受損失。粒子之間的相斥作用,又會增大物體體積,幹擾其流動性。工藝上一般需要添加適量植物油以消除靜電影響。④含水量與pH。含水量一般不宜超過10%,過高不利於貯藏。pH適宜於接近中性,過酸過堿均影響維生素的穩定性。此外尚有配伍的禁忌、原料的吸濕性問題等,均須適當處理。

  均勻度是添加劑預混料的質量指標,用變異系數來表示,公式如下:

x為一個樣品的分析值,x為分析均值,Σx為分析值總和,N為樣品數(10以上)。

  添加劑預混料均勻度的合格標準一般為5~10%,多用維生素B2檢測。

  濃縮飼料 又稱平衡配合料或維生素 -蛋白質補充料。由添加劑、預混料、蛋白質飼料和鈣、磷以及食鹽等按配方制成,是全價配合飼料的組分之一。因須加上能量飼料組成全價配合飼料後才能飼喂,配制時必須知道擬搭配的能量飼料成分,方能保證營養平衡。如飼養肉用仔雞,肥育前期濃縮飼料通常占全價配合飼料的30%,能量飼料占70%,俗稱三七料;到瞭肥育後期,則前者占20%,後者80%,俗稱二八料。反芻傢畜的濃縮飼料可采用尿素類飼料如尿素、雙縮尿等,以節省蛋白質飼料。

  全價配合飼料 飼喂單胃傢畜的一種飼料,由濃縮飼料配以能量飼料制成。能量飼料多用玉米、高粱、大麥、小麥、麩皮、細米糠、紅薯粉、馬鈴薯和部分動、植物油等為原料。全價配合飼料可呈粉狀;也可壓成顆粒,以防止飼料組分的分層,保持均勻度和便於飼喂。顆粒飼料較適於肉用傢畜與魚類,但成本較高。

  精料混合料 飼喂反芻傢畜的一種飼料。也由濃縮飼料加上能量飼料配成,但飼用時要另加大量青、粗料。

  以上4種配合飼料的基本生產模式,如下圖:

  但也可由添加劑預混料直接配制全價配合飼料或精料混合料。同時,除以上4種基本類型的配合飼料外,還可產生若幹中間類型的產品。

  為瞭加強對配合飼料的質量管理,不少國傢已頒佈飼料法規,以法律形式確保其品質規格、營養價值和對人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