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粗毛綿羊品種。原產蒙古高原。現分佈內蒙古、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體質結實,適應性強,能耐極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由於分佈地區不同,外形和性能差異較大,一般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多無角。耳大下垂,鼻樑隆起,體格中等,短脂尾。被毛農區的多為全白色,毛質較好;牧區的全白色很少,頭、頸和四肢毛為黑色或褐色。成年公羊體重35~50千克,母羊30~40千克。秋季或入冬發情配種,年產1胎,產羔率105~110%。每年春、秋季剪毛兩次,平均剪毛量1~11.5千克。毛呈辮狀結構,長6~12厘米不等,凈毛率50以上。屠宰率45~50%。蒙古羊的分支──烏珠穆沁羊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西烏珠穆沁旗等地,脂肉性能好,羔羊易肥育。成年公羊體重65~85千克,母羊50~70千克,經夏、秋季肥育後,體重可增長30%左右。6月齡閹羔平均體重36千克,胴體和脂尾重16~18千克,屠宰率50%左右。另一分支──巴音佈魯克羊,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成年公羊體重65千克以上,母羊45千克左右,6月齡閹羔體重30千克左右,脂尾重1.2千克,屠宰率45%,亦適合生產肥羔。中國育成的新疆細毛羊、東北細毛羊和內蒙古細毛羊等品種均有蒙古羊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