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科(Chenopodiaceae)菠菜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名菠薐、波斯草。以葉片及嫩莖供食用。原產伊朗,2000年前已有栽培。後傳到北非,由摩爾人傳到西歐西班牙等國。據王溥《唐會要》記載:“太宗時尼波羅國獻菠薐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可見中國至遲在唐代已有菠菜的栽培。

  形態和類型 菠菜主根發達,肉質根紅色,味甜可食。根群主要分佈在25~30釐米的土壤表表層。葉簇生,抽薹前葉柄著生於短縮莖盤上,呈蓮座狀,深綠色。一般4~5月間抽薹開花,單性花雌雄異株,兩性比約為1:1,偶也有雌雄同株的。雄花呈穗狀或圓錐花序,雌花簇生於葉腋。胞果,每果含1粒種子,果殼堅硬、革質。種子千粒重8~10克。按果實外苞片的構造可分為有刺種和無刺種兩個類型。前者葉片呈戟形,果實(習稱種子)外殼有刺,耐寒性較強,對長日照敏感,故抽薹較早。後者葉片肥厚近似卵圓形,果實外殼無刺,耐寒性一般較弱,對長日照不敏感,故抽薹稍遲。染色體數為2n=12。由有刺種與無刺種配制的一代雜種(F1),具有抗寒、豐產、耐貯藏等特性,為越冬栽培的主要品種,許多國傢在生產上廣泛采用。

  栽培 菠菜屬耐寒性蔬菜。種子在4℃時開始發芽,20℃以上發芽率降低,15~20℃為生長適溫。成株在冬季-10℃的低溫條件下仍可安全越冬。溫度低於-15℃時葉片枯死,但春季仍可萌發生長;宿根甚至可耐-38℃的低溫。屬長日照植物,在2~5℃的低溫條件下,經15~20天完成春化階段後抽薹開花。生長過程中需水較多,土壤有效含水量為70~80%,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時生長旺盛。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pH7~8為宜。對氮肥需求較多,磷肥、鉀肥次之。春秋兩季均可播種。而以秋播為主,生長期約60天。中國北方也有冬季播種、來春收獲的,俗稱“埋頭菠菜”。條播或撒播均可。春播每畝用種量約為5~7.5千克,秋冬播每畝用種量約為10千克。由於種子外包的果皮較硬,水分不易透入,播種前要浸種。播種後註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發芽。待生長有4~5片真葉時追施速效氮肥,越冬期澆水,有利增產。中國北方的“凍藏菠菜”,系秋季播種,土壤開始凍結時帶根刨收,捆紮埋藏於背陰的土床內,上面覆土,使溫度保持-5℃左右,出售前取出置0~3℃室內使之徐徐化凍後上市。留種菠菜也多在秋季播種,次年6月采種。生產雜種種子時,父、母本品種按1:3的比例配置,早春植株抽薹後,將母本行內的雄株、雌雄同株以及兩性花植株全部拔除。種子成熟時母本行和父本行分別采收,母本行所結種子即雜種一代,父本行內種子為父本原種。

  菠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病毒病、炭疽病,主要蟲害有蚜蟲、潛葉蠅等。

  用途 菠菜莖葉柔軟滑嫩、味美色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除以鮮菜食用外,還可脫水制幹和速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