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膜翅目(Hymenptera)鋸蜂科(Megalodonti-dae)。小麥害蟲。中國發生的有小麥葉蜂(Dolerus tri-tici)、大麥葉蜂(D.hordei)、黃麥葉蜂(Pachynematussp.)3種,小麥葉蜂為主要種類。雌成蟲體長8.6~9.8毫米,雄成蟲8.0~8.8毫米。體黑色,有藍色光澤,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板和翅基片赤褐色。幼蟲體長17.7~18.8 毫米,細圓筒形,灰綠色,上唇不對稱,左邊較右邊大。胸、腹部各節均有皺紋,腹足8對。大麥葉蜂成蟲與小麥葉蜂很相似,僅中胸的前盾板為黑色,其後緣和盾板兩葉全是赤褐色。黃麥葉蜂成蟲為黃色,中胸盾板兩葉均為黃色,中央部分有褐黑色縱紋。幼蟲淺綠色,腹足7對。

  小麥葉蜂在中國華北一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4月成蟲羽化,在麥田內交尾,雌蟲產卵在麥葉主脈附近組織內縱列成串。1、2齡幼蟲日夜在麥株上,3齡後白天隱藏在麥株中、下部或土縫中,黃昏爬到麥株上為害。幼蟲從葉邊向內咬成缺刻,嚴重時可把全葉吃光。有假死習性。老熟後,潛入土中,在土繭內休眠,至10月中旬化蛹越冬。大麥葉蜂和黃麥葉蜂的生活習性與小麥葉蜂大致相同。小麥葉蜂的發生為害與氣候因素密切相關。冬季酷寒、土壤幹旱、成蟲羽化期連降大雨,都能抑制其發生為害。生長旺盛、通風透光不良的麥田,一般較其他地塊發生嚴重。

  可利用幼蟲假死性,在傍晚進行人工捕殺;或在早晚噴灑樂果、對硫磷或敵百蟲粉劑。進行水旱輪作或結合播前深翻土地破壞土繭,可減少越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