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雞群的建築物。傳統的傢庭雞舍構造簡陋。20世紀50年代末出現的工廠化養雞設施,不僅具有適合雞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還應滿足機械化、科學管理和衛生防疫等要求。

  雞舍類型 按飼養對象分,有核心雞舍、種雞舍、育雛雞舍、育成雞舍、蛋雞舍、肉雞舍等。平面佈置與雞群飼養方式密切相關,通常分平養和籠養兩種。平養可根據需要分隔雞群,使雞在舍內地面或平網上活動,舍內設置走道,便於操作管理。籠籠養即用雞籠養雞,飼養密度約為平養的1~3倍。雞籠的配置有平置式、半階梯式、階梯式、混合式、疊層式和高床式多種(見圖)。平置式適合飼養後備雞和蛋雞,相鄰兩排雞籠可共用一套喂飼、集蛋和飲水設備,舍內通氣良好,各雞籠小氣候條件一致,除糞簡單;但飼養密度較低,在停電和機器發生故障時,無法用人代替工作。半階梯式和階梯式適合飼養蛋雞,籠間的通風換氣和衛生條件好,易於清糞,但雞舍內的飼養密度仍不如疊層式。疊層式適用於低溫地區飼養雛雞、後備雞和肉雞,飼養密度較高,易於觀察雞情,但底層和頂層籠的飼養條件較差。高床籠養雞舍須在籠下設糞坑,土建投資較高,濕熱地區不宜采用,以免雞糞發酵,影響舍內衛生。

  雞舍設計 雞舍寬一般為6~15米,長一般為30~100米。平養雞舍高度一般為2.2~2.4米,高床籠養雞舍的高度約需5米。雞舍有開敞式、有窗式、密閉式等型式,依氣候條件而定。開敞式雞舍適宜於氣候溫暖地區,建築上要考慮遮陽、擋雨。有窗式雞舍基本上利用自然通風,也可輔以機械通風,開窗面積既要保證換氣,又要防止熱輻射。密閉式雞舍要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由人工控制舍內溫度、空氣、光照,以便為雞群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產效能。在工業發達的國傢,有的雞舍結構采用薄壁型鋼,並選用高效保溫隔熱的屋面和墻體,具有重量輕、安裝快的特點。中國的雞舍現仍以混合結構為主,多采用磚墻、鋼屋架或鋼筋混凝土組合屋架、機平瓦或石棉瓦屋面等。近年來預應力折板、加氣混凝土屋面板、鋼筋混凝土門式鋼架和裝配式墻板等結構也已在雞舍試用。此外,也有試用塑料膜等輕質覆蓋材料建小型雞舍的。

  雞舍設備 主要包括喂飼設備、飲水設備、除糞設備和雞蛋集中輸送設備等(見養雞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