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鮭形目(Salmoniformes)鮭科(Salmonidae)鮭屬。是世界上廣泛養殖的重要冷水性魚。因成熟個體沿側線有一棕紅色縱紋,似彩虹,故名。原產北美洲的山澗、河流中。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倫比亞的河流裏都有分佈。自1874年以來,已有86個國傢和地區移植馴養。中國從1959年起開始養殖。

虹鱒

  形態 體紡錘形,稍側扁。頭較小。吻圓鈍(成熟雄魚吻較長)。雄魚下頜隨年齡增長向上彎曲,逐漸蓋住上頜。牙發達。體被小圓鱗;側線鱗115~145。背鰭具4不分支、9~12分支鰭條。臀鰭具3不分支、8~12分支鰭條。尾鰭分叉。體背蒼綠或黃綠色,側面銀白色。頭部、背部、體側以及背鰭、胸鰭和尾鰭具不規則小黑斑。

  生物學特性 喜棲息於清澈、水溫較低、溶氧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中。0℃和30℃是生存的極限溫度。3~21℃范圍內均可生長,但以10~18℃最為適宜,為冷水性的鮭、鱒類中能耐較高水溫的種類之一。對水中溶氧量很敏感,在6.4毫克/升以上時健壯生長,2毫克/升時以下時死亡。虹鱒生活的最適水質指標為:生化需氧量小於10毫克/升,氨氮值低於0.5毫克/升,pH值6.5~8。虹鱒有陸封型(終生在河川、湖泊中生活)和降海型(即通常指入海生長的硬頭鱒)兩種。兩者的雜交子代可以入海。對鹽度的適應性強,不論苗種或是2、3齡魚,經過鹽度分級過渡均可在海水中生長,且比生活於淡水的生長快、少病、餌料系數低。

  虹鱒為肉食性魚類。性兇猛,其仔魚和稚魚攝食浮遊動物、底棲動物和水生昆蟲,幼魚能吞食小雜魚和兩棲類等。成魚主要攝食魚類,兼食一部分小蝦、底棲動物、水生昆蟲、植物碎片和藻類等。在冬季水溫適宜時,攝食強度增加,因而全年均能生長。通常雌魚3齡開始性成熟,雄魚為2齡。年產卵1次。在天然水域中,每到繁殖季節,成熟雌魚選擇水質澄清、水流湍急、水溫低於13℃以下、砂礫底質的溪流中挖坑產卵。卵受精後,雌魚用鰭扇動砂礫將卵覆蓋。壽命一般為11齡,體重可達25千克左右。人工飼養的當年魚一般體重可達50~200克,3齡魚為1~2千克或以上。

  養殖 虹鱒生長迅速、適應性強。養殖用魚苗一般用人工繁殖獲得。受精卵在流水中孵育。在平均水溫7.5℃時,孵化約需45天。胚胎發育要求的生態條件主要是:pH6.5~7.4;溶氧量7.72毫克/升以上;水溫7~13℃。養成可在池塘、水庫(包括山區水庫)、河道、沿海潮間帶內進行。地下湧泉、山溪水、河水、深井水、水庫蓄水以至海水均可用作養殖水源,但除水庫放養外,均須水流暢通。主要飼以人工配合顆粒餌料。

  經濟利用 虹鱒肉多,刺軟,少腥味,為高級食用魚。由於幼魚肉嫩味美、生產周期短,國際上的商品規格大都為150~300克。日本等國常以油炸醬漬虹鱒魚塊、生魚片、醬漬酥魚、鹽漬魚子等作為宴客佳肴。0.5千克以上的成魚在歐、美各國多制成熏魚出售。中國目前的商品魚規格大致為0.5千克左右,以鮮銷為主,也有少量冷凍品。在歐、美各國,虹鱒又是遊釣的主要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