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笛鯛科(Lutianidae)笛鯛屬。又名紅魚、紅糟。南海經濟魚類之一。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中國自臺灣海峽至瓊州海峽以及海南島和北部灣均產,以北部灣較為常見。

紅鰭笛鯛

  形態 上下頜外側具1行圓錐形牙,內側具絨毛狀牙群。體被中大櫛鱗,側線上下方鱗向後上方斜列。體紅色,尾鰭後緣黑色。幼魚自吻部至背鰭起點具1黑色條紋,尾柄上部具1黑色斑紋。

  生物學特性 為暖水性中下層魚類,棲息於底質為泥、泥沙、貝殼和巖礁,水深20~130米的海區。幼魚分佈水深一般不超過40米,成魚則多分佈於40米以下。棲息的底層溫度范圍,一般在夏季為21~29℃,秋季為20~25℃,冬季為21~24℃,其中水溫17℃適於幼魚群體,20~25℃適於成魚群體。棲息群體的密度與底質有關:泥底海區的魚群較為密集,個體較小;泥沙底海區的魚群密度較疏,個體較大;在底質為珊瑚及巖礁的海區,個體最大而魚群分散。主要攝食蝦、蟹、蝦蛄、頭足類等,也食小魚,生殖期3~7月,盛期4~6月。分批產卵。懷卵量在體長400毫米者為100萬粒,450~520毫米者為150~230萬粒。卵浮性。卵膜光滑、透明。卵黃呈梨形。無油球。卵受精後約18小時孵化。仔魚生長較快,孵出後1個月可長達20~30毫米,1齡魚體長約200~300毫米。一般漁獲物的體長為340~430毫米,體重1.5~3千克。最大個體體長可達650毫米以上,體重6千克。以3~4齡為主。

  生產 中國的主要漁場在北部灣的夜鶯島以南及東南一帶,全年均可作業,盛漁期為2~5月及10~12月;閩南漁場的漁期在7~9月。漁具有多種,以底拖網為主。“紅魚延繩釣”是海南島的傳統作業方法,由一艘母船載25~36隻子船,日間釣獲的金線魚等到夜間即被用作釣捕紅鰭笛鯛的餌料。此外,海南島還使用底層流刺網捕撈。

  紅鰭笛鯛肉質堅實,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味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