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於風成沙性母質的土壤。其主要特徵是土壤礦質部分幾乎全由細砂顆粒(直徑在0.25~0.05毫米)組成;剖面層次分化不明顯,僅有A層(有機質層)和C層(母質層)缺乏B層(澱積層);風蝕嚴重;土壤處於幼年階段。

  分佈 風沙土主要分佈於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和多沙暴的地區,包括世界各大洲的沙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帶。著名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及其周圍地區,亞洲的西部、南部、北部,以及蘇聯、、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有大面積風沙土存在。在中國,主要的分佈范圍在北緯36°~49°之間的幹旱和半幹旱地區,包括塔克拉瑪幹、古爾班通古特、庫母達格、柴達木、巴丹吉林、烏蘭佈、騰格裡、庫佈奇、毛烏素、小騰格裡、西遼河和呼倫貝爾等沙區,東南沿海也常有所見。

  全世界有相當面積的農田受流動風沙土侵襲,風沙土的范圍有所擴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每年約有5~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發生沙化,其中尤以非洲鄰近撒哈拉大沙漠的國傢為甚。受侵襲的農田產量下降,甚至顆粒無收。中國鄂爾多斯高原等的風沙土也有擴大趨勢。

  形成 風沙土的形成過程與流動沙性母質上自然植被的出現、繁衍和演變緊密相關。當由流動性沙性母質構成的沙丘上出現稀疏的植物時,風沙土的成土過程即告開始。植物通過根系和它的地上部分對沙性母質產生固結作用和表面覆蓋作用,從而減弱瞭沙性母質的流動性;植物死亡後遺留下的殘體轉變為腐殖質,又使沙性母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發生變化並使之產生發生層次。隨著植被的不斷發展,上述作用日益強烈,流動的沙性母質也漸趨於半固定或固定狀態,從而形成半固定風沙土和固定風沙土。

  性狀 風沙土質地粗,細砂粒占土壤礦質部分重量的80~90%以上,而粗砂粒、粉砂粒及粘粒的含量甚微。幹旱是風沙土的又一重要性狀,土壤表層多為幹沙層,厚度不一,通常在10~20厘米左右,其下含水率也僅2~3%。有機質含量低,約在0.1~1.0%范圍內;有鹽分和碳酸鈣的積聚,前者由風力從他處運積而來,後者是植物殘體分解和沙塵沉積的結果。

  由於所處的自然地帶不同,風沙土的性質也表現出一定的地區性變異。通常是草原地區的風沙土有機質含量較高,鹽分含量較低且無石灰積聚;半荒漠地區的風沙土有機質含量較低,有鹽分及少量石灰的積聚;荒漠地區的風沙土有機質含量更低,鹽分及石灰的積聚作用明顯增強。

  類型 根據植被生長的疏密和沙性母質流動性的大小,風沙土可分為3個亞類,它們同時反映風沙土的3個不同發育階段:①流動風沙土。多半是僅生長有極為稀疏的固沙先鋒植物的流動沙丘。成土過程微弱,風蝕作用嚴重,土壤剖面的層次分化不明顯。植物難以定居其上,基本上無利用價值。多見於荒漠地區。②半固定風沙土。由流動風沙土發育而來。隨著流動風沙土著生植物的增多,沙面植物的覆蓋度增大,風蝕作用趨於和緩,土壤表面變為緊實並出現薄層結皮,流動性變小而呈半固定狀態。同時,土壤有機質含量也因植物殘體的增多而有所增加,土壤剖面層次有所分化。③固定風沙土。由半固定風沙土發展而成。除生長有沙生植物外,還常摻入一些地帶性植物種。沙丘的外貌更加平緩,地表結皮進一步增厚,沙面更加緊實,剖面分化明顯,且有團塊狀結構出現,抗風能力增強,土壤理化性質發生明顯變化。

  在流動風沙土向半固定和固定風沙土演變過程中,土壤表層粉砂和粘粒含量增加,持水性能提高,有機質和鹽分積累明顯。

  利用與改良 在中國,風沙土的利用大致以300毫米的降水量等值線為界,其東部為牧業和部分旱作農業,屬半牧半農區;其西部基本隻有牧業,但在河流沿岸的一定范圍內有綠洲農業區,水源足,日照長,溫差大,作物產量一般均較高,常常成為瓜果之鄉。但由於受自然條件和水源的限制,大部分風沙土仍處於未利用狀態。

  改良風沙土的基本要求是制止風沙土的流動,保護與之相鄰的農田不受破壞。各種改良措施宜配合進行,相輔相成。

  生物措施 即借助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對風沙土的固結和覆蓋作用,增強抗風蝕能力,減緩風沙土的流動性,最終使之趨於固定。主要措施包括:①保護自然植被,不在風沙土區任意農墾、樵采和超載放牧。②建立人工綠色帶,即通過植樹造林和種草活動,建立綠色屏障以阻當由風引起的砂粒移動。通常由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組成,或可由灌木-草本植物組成;也可以封沙育草的綠色帶,依降雨及水文地質條件而定。在雨量較多(300毫米以上)或地下水位較高(離地表2米以內)的地區可全部由喬木組成綠色帶。

  機械措施 用灌木、草稈、泥土、礫石等作材料,呈帶狀或格狀覆蓋於風沙土表面,制止風沙流動。此法用於防治風沙對鐵路、農田的為害,效果明顯。

  農業措施 主要是通過增施有機肥料、客土(摻粘土)、留(高)槎和種植豆科綠肥等措施,增強風沙土的抗風蝕的能力,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化學措施 主要是利用某些化學物質增加風沙土顆粒的固結能力以減緩風沙土的流動性。此類化學固沙材料主要包括瀝青乳劑、渣油以及聚丙烯胺等石油化工副產品。在蘇聯,借助化學固沙材料每年有若幹平方公裡風沙土被固定。但因成本昂貴,目下尚難以大面積使用。

  水利措施 在有水利條件的地方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引水拉砂。即借水的沖擊力量拉平沙丘,並開拓為新綠洲。②引水阻砂。即在流動風沙土的背風一側開渠引水,使砂落入渠中隨水流去,以阻止砂粒繼續向前移動。③引水灌淤。即讓水中挾帶的大量細土粒緩慢地沉積於風沙土的表層,以提高小粒徑顆粒的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

  徹底改變風沙土地區農業生產面貌和提高風沙土生產力的關鍵在於發展灌溉事業。因為有水才有植物,才能固沙和改變小氣候,從而使風沙土地區中出現綠洲。為此,除充分利用風沙土地區有限的河流地表水外,開發地下水資源和開挖人工河流是重要途徑。蘇聯為改良卡拉庫姆沙漠,早在50年代就開鑿卡拉庫姆運河,為大面積開墾風沙土提供瞭必要條件。開墾地已成為棉、瓜果、蔬菜、飼料等的重要產區,畜牧業也有較大發展。

  

參考書目

 朱震達等:《中國沙漠概論》(修訂本),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