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或兼可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準的一類物質。通常包括無機肥料(化學肥料)、有機肥料(農傢肥料)、有機無機肥料以及石灰、石膏等。

  發展概況 肥料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自古以來世界各國對肥料資源的開發、肥料的製作和生產工藝以及施肥方法等都極為重視。就中國而言,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已知道田間雜草在腐爛以後,有促進黍稷生長的作用。至於人工工栽培綠肥肥田的經驗,則西晉郭義恭的《廣志》中已有記載,認為苕子耕翻後可作粟田的肥料。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瞭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說明當時綠肥作物的栽培和利用已較廣泛。在肥料制作方面,《齊民要術》中有“踏糞法”的記述,提到瞭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南宋時期《陳旉農書》中敘述瞭制作“火糞”(即焦泥灰)和漚肥的方法,並將肥料比作“糞藥”,認識到土壤用肥猶如病人用藥一樣重要,並提出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土壤肥力可以常新的理論。在施肥技術方面,《氾勝之書》中有詳細敘述,強調施足基肥和補施追肥對作物生長的重要性。唐、宋以後,隨著水稻在長江流域的推廣,施肥經驗日益積累,從而總結出“時宜、土宜和物宜”的施肥原則,即施肥應隨氣候、土壤、作物等因素的變化而定。幾千年來中國糧食產量得以逐步上升(表1),與施肥量的增加、施肥方法的不斷改進從而保持瞭土壤肥力有一定關系。

  隨著近代化學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各種化學肥料相繼問世。18世紀中葉,磷肥首先在英國出現。1870年,德國生產出鉀肥。20世紀初,合成氨研制成功。這些成就推動瞭氮肥工業的發展。隨後,復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長效肥也先後在市場上出售。由於化學肥料數量和品種的增多以及質量的提高,農業生產中的肥料總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產量也相應提高。1950~1980年的資料表明,世界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產量隨世界化學肥料總消耗量的上升而增加(表2),中國也有類似的趨勢(表3)。

表1 中國古代稻、麥產量變化情況

表2 1950~1980年世界化學肥料總消耗量及糧食產量

表3 1949~1983年中國化學肥料消耗總量及糧食產量

  分類 肥料品種繁多,來源、性質、成分和肥效各不相同。國際標準化組織1983年曾依據肥料提供植物養分的特性,即肥料的營養成分擬訂瞭一個肥料和土壤改良劑分類表,其中有關肥料的分類為:

肥料分類

  根據上述分類,肥料分為無機肥料、有機肥料和有機無機肥料3類。無機肥料分大量元素肥料(N、P、K),中量元素肥料(Ca、Mg、Na、S)和微量元素肥料(Fe、Mn、Zn、Cu、Mo、B和Cl)。大量元素肥料,又可按其養分元素的多寡,分為單元肥料(僅含一種養分元素)和復合肥料(含兩種或兩種以上養分元素),前者如氮肥、磷肥和鉀肥;後者如氮磷、氮鉀和磷鉀的二元復合肥以及氮磷鉀三元復合肥。

  有機肥料包括有機氮肥、合成有機氮肥等,中國習慣使用的品種,有人畜糞尿(包括傢禽糞尿)、綠肥、廄肥、堆肥、漚肥和沼氣肥等。

  有機無機肥即半有機肥料,是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通過機械混合或化學反應而成的肥料。

  由於一種肥料常具有多重屬性,除上述分類外,還有常見的其他的分類方法:①按肥料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肥料和流體肥料。固體肥料又可分粉狀肥料和粒狀肥料。前者顆粒較小,施用時易飛揚而損失;後者是由前者造粒而成,顆粒大而均勻。流體肥料是常溫常壓下呈液體狀態的肥料。根據其存在狀態的差異,又可分為溶液狀肥料、懸浮狀肥料和泥漿狀肥料。②按肥料的化學性質,可分為化學酸性肥料、化學堿性肥料和化學中性肥料。③按肥料被植物選擇吸收後對土壤反應的影響,可分為生理中性肥料、生理堿性肥料和生理酸性肥料。④按肥料中養分對植物的有效性,可分為速效肥料、遲效肥料和長效肥料。凡施入土壤後養分立即能被植物吸收的肥料稱速效肥料,其特性是水溶性高,肥效快而短,大部分化學肥料屬之。凡施入土壤需經分解轉化階段,養分方能為植物吸收的肥料稱遲效肥料,其特性是水溶性低、肥效遲而持久,如有機肥料中的堆肥、廄肥和無機肥料中的磷礦粉。凡施入土壤後,其養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如一個季節或更長一些)可以持續地供給植物養分的肥料稱長效肥,如尿素甲醛。

  成分和性質 

  單元肥料 指具有一種養分標明量的肥料。主要單元化學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主要性質見表4。

表4 主要單元化學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性質

  復合肥料 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養分標明量的肥料。主要復合肥料的性質列於表5。

  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主要來源於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動植物排泄物和殘體,成分比較復雜。一般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氨基酸、脂肪、脂肪酸、核酸、有機酸、糖類、磷脂以及各種無機成分和酶。其中絕大部分難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必須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後才能轉化為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形態,而在轉化過程中形成的腐殖物質對改善土壤性質,提高肥力水平也有很大作用。

表5 主要復合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性質

  發展趨勢 為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化學肥料生產除繼續增加產量外,正朝著高效復合化,並結合施肥機械化、運肥管道化、水肥噴灌儀表化方向發展。液氨、聚磷酸銨、聚磷酸鉀等因具有養分濃度高或副成分少等優點,成為大力發展的主要化肥品種。很多化學肥料還趨向於制成流體肥料,並在其中摻入微量元素肥料和農藥,成為多功能的復合肥料,便於管道運輸和施肥灌溉(噴灌、滴灌)的結合,有省工、省水和省肥的優點。隨著設施農業(如塑料大棚等)的發展,蔬菜、瓜果對二氧化碳肥料的需求量將逐步增多。但是,長期地大量地施用化學肥料,常導致環境污染。據研究,在通常情況下,施入土壤中的銨態氮肥僅有30~60%被作物利用,其餘則在土壤中經硝化作用轉化為硝酸鹽污染水質等;同樣,大量施用化學磷肥也易導致重金屬鎘在土壤中積累,從而危及作物生長。為瞭保持農業生態平衡,應提倡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合理配合使用,以便在滿足作物對養分需要的同時避免土壤性質惡化和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