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綱雁形目(Anseriformes) 鴨科(Anatidael)雁屬(Anser) 大型水禽。善食草,適於水鄉和丘陵等地區放牧飼養。肉、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中國鵝的飼養量居世界第一。

  多數人認為歐洲鵝起源於灰雁(A.anser),外形碩大,頸粗短、軀平,頭部無肉瘤。中國鵝起源於鴻雁(A.cygnoides),體軀呈斜方型,頸長,喙基部上端有明顯的肉瘤。馴化歷史悠久。埃及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養鵝壁畫。中國河南安陽的殷墟文化遺址中,也有公元前12世紀的墓葬品玉鵝出土。

  類型和特性 鵝按體型可分為大中小3種,後兩者居多。大型成年鵝,如歐洲種的圖盧茲鵝、愛姆鵝,以及中國種的獅頭鵝等。中型種如瑪塞佈鵝、萊茵鵝,以及中國的武崗銅鵝、廣東陽江鵝、安徽雁鵝、湖南溆浦鵝等。小型種體小而產蛋量高,如江蘇太湖鵝、廣東清遠鵝、東北地區的豁眼鵝和山東玉龍鵝等,有的年產蛋可達100~120個,而大型鵝僅產25~35個。

  按羽色可分為白色和灰褐色兩種。前者足及喙橙黃色,體型較小;後者體型較大,中國古代稱蒼鵝,色黃褐、灰褐到烏鬃間有白色羽毛或白羽輪。也有白羽中帶灰褐毛或灰褐毛中帶白毛的。鵝的趾間有蹼,善遊泳。眼光銳利,聽覺敏捷,可用作警衛工具。喙為扁平型,喙邊有缺刻,便於挖掘和撕斷草根。嗉囊不發達,但肌胃壓縮力比雞大一倍,盲腸也較雞、鴨發達。對青草、糖麩、谷實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強,采食量大,適合放牧飼養,或作短期填肥。

  飼養和繁殖 雛鵝宜分小圈飼養,每圈10~15隻,否則易堆擠受傷。初期宜喂碎米、粗碎的麥粒和玉米等,拌以切細的青料或菜葉。生後7~10天就可趕到青草繁茂的地方放牧。放牧時間逐漸增加,一般不待羽毛長齊即可全天放牧。鵝的覓食能力強,在中國東北地區冬季還能采食草根,在南方地區水面結冰時也能破冰潛入水底采食水生植物。收割後的谷物田地,可利用作為放牧催肥的場所,但舍飼和大群集約式飼養的增重較快,效果較好。

  鵝的公母配種比例不高,自然交配大型種為1:3~4,小型的太湖鵝為1:6~7。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時,受精率為80~84%。孵化期30~31天。孵化後期由於胚胎自身發熱量增高,易造成的後期超溫。鵝品種間雜交和雜種優勢的利用也已取得良好效果。

  產品 鵝肉中賴氨酸、組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肉味鮮美。西方國傢有吃烤鵝的習慣。中國廣東的烤鵝、江蘇的鹽水鵝、蘇州的糟鵝等都是著名菜肴。羽絨富彈性,結實,耐磨,隔熱和抗吸水等性能也好,可用於制作羽絨被服。鵝肥肝質地細嫩、別具風味,已風行國際食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