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食肉目(Carnivora) 鼬科(Mustelidae)鼬屬(Mustela)。又名艾鼬。一種小型長尾毛皮用動物。分佈於歐洲大部,蘇聯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M.putorius)。分佈在亞洲的為另一個種M.eversmanni。有些國傢還把一個白色變種──白鼬(M.erminea akanei)作為實驗動物。人工飼養艾虎已有50多年歷史。

  歐洲艾虎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還有一些咖啡色毛等的突變型。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0~45厘米,尾長12~16厘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草原、荒山、丘陵等地的自然洞穴,白天隱伏,黃昏和夜間外出活動。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主要以黃鼠、兔、旱獺、蛙、魚、鳥和昆蟲為食。

  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窩。在籠養條件下,3月中旬開始發情,4月中旬為配種旺期;未受胎的交配期可延續到9月初。9月中旬至翌年2月是休情期。交配後30~40小時排卵,卵子在生殖道中經過30小時以後便失去受精能力。生產上常根據母獸失配和空懷等情況,從3月下旬至7月下旬分3批配種。可一公一母單配。也可把品系、色型、年齡等相近的每3~4隻母獸養在一籠,選放公獸配種。配種後30多天檢查,發現未妊娠的母獸可再配。妊娠期40~46天。每胎平均5~8隻。初生體重8~10克,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與體重。飼糧由動物性飼料、谷物和蔬菜等組成,其中動物性飼料約占一半。繁殖期應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日喂量約250克,分2次喂給。艾虎怕熱,夏季要特別註意防暑。28~30周齡時毛皮成熟,一般在冬季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