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植株顯著比正常生長矮小的栽培技術措施。多用於果樹、桑和觀賞植物等的生產,其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以便充分利用光能、地力,提早結果、提高產量或增加觀賞效果。

  矮化途徑 主要有以下幾種,可單獨或綜合應用:①利用矮化砧木。果樹生產上應用最廣的是英國東茂林系(M系)、茂林-茂登系(MM系)的蘋果矮化砧。中國的楸子和河南海棠中的一些類型也可用作半矮化砧。洋梨、甜櫻桃、柑橘等果樹樹生產中也有矮化砧的應用。但矮化砧因根系淺,固地性差,抗寒力弱,常作為中間砧利用。②選用矮生品種。一些矮生短枝型品系,大都由芽變產生。由於自然突變而產生的短枝型也很多,但大多趨於劣變,且不穩定,應用時必需善於選擇和鑒定。③樹體控制。在觀賞園藝上多采用盤紮或編紮枝條的方法限制樹體生長。果樹生產中則多采用早期促花措施如環剝、倒貼皮等,使果樹早期豐產,延緩長勢,達到矮化目的。④使用生長調節劑。可抑制或延緩樹體生長和促進開花早結果,也可使樹體矮化。常用的生長調節劑有阿拉、乙烯利和矮壯素等。

  植物矮化的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據認為系受遺傳基因的控制。具有矮化傾向的植株,其根的木質部往往相對變細、纖維少、導管也少而小,但韌皮部發達,皮層較厚。同時,矮化植株的根系制造細胞分裂素的量較少,類赤黴素也少,或其代謝加快;相反,莖部抑制生長的脫落酸的含量則較高。可見植株生長的快慢、高矮也與不同激素之間的平衡有關。

  矮化密植栽培 矮化樹木的樹冠較小,適宜密植栽培。栽植方式一般為長方形,行距4米左右;栽植密度依樹枝的矮化程度而定。果樹的高密型大致為每畝100~125株,中密型55~65株,低密型35株左右。樹形通常采用中幹小冠形,或中幹分層形,也有采用直接從中幹上培養結果枝組的紡錘形的。修剪原則是使主枝(結果枝組)開張,選留中弱枝條,疏除直立強枝,並輔之以生長季節修剪等。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種高度集約的栽培方式。需有良好的土壤條件。矮化密植園的建立首先要深耕改土,建設有效的排灌設施,並及時補給有機肥,註意氮、磷、鉀的配合和用量,防止樹木早衰。